凌家滩研学旅游基地、含山县第一个党支部事迹陈列室、六衖展览馆、朱家大院……近年来,含山县深挖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大力推进红色旅游文化品牌的塑造。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载体,这些地方每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含山的红色旅游火了起来。
红色教育推动红色旅游
“红色踪迹地,峥嵘岁月稠。仙踪镇六衖地区是一块烈士鲜血浸染的土地,这里是含山县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黄山抗日游击队的诞生之地,这里也涌现出不少英雄志士,其中有朱立群、叶碧……”进入火热的七月,含山县仙踪镇宣传干事庆小敏的工作岗位不再是办公室,而是经常出现在位于仙踪镇六衖村红土坂的黄山游击队旧址,因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县内外单位、游客越来越多,她基本上每天都在这里给大家讲解。
六衖村号称含山县的“石头部落”,以前游客主要是过来看山看水看独特的风土人情,旅游的内容主要有:亲子游、老年游、负氧离子养生游、田园采摘认领欢乐游……今年仙踪镇抓住建党一百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的大好时机,在建好用好六衖展览馆、朱家大院等红色旅游景点的同时,又深入挖掘黄山抗日游击队的资源,建起旧址于7月1日当天正式对外开放。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闻讯前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人们络绎不绝。仙踪镇人大副主席钟倩雯喜滋滋地说:“六衖村、仙踪镇之所以火,除了被石头部落的神奇景观吸引,最主要是红色教育这个主旋律在推动。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红色资源的开发,对景区知名度的提升、对仙踪镇全新面貌的展现都大有作用,村民自豪开心,我们镇干部开展工作也更有干劲。”
线下线上齐头并进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含山县10个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接待观众(游客)27.3万人次,同比增幅明显。其中:位于含山县城的含山县党建服务中心已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场,参与人数多人;位于林头镇的含山县第一个党支部事迹陈列室已接待来访者批,人次;位于铜闸镇的凌家滩研学旅游基地已接待全国各地游客约10万人次,其中本地游客6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约万元;位于环峰镇三龙村的含山县村支书教育基地已接待24批次,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7月1日,位于林头镇的含和独立团在完成场馆建设、馆内布展、周边环境提升等工作后正式开馆,当月已接待参观者35批,人次。与此同时,铜闸镇的含山县革命先烈事迹陈列室、陶厂镇的党性教育基地、清溪镇太平村的留守妇女互助小组陈列馆都吸引人们争相前去学习参观。
除了线下人头攒动外,含山县还精心策划“云看含山红——含山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展播活动”,含山县给每个爱教基地做了一个度云全景,一部3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度云全景充分利用VR全景技术和最时尚的传播方式,彻底消除了空间、时间的距离,让县内外参观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手机上身临其境地游览含山县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可以在各个场景中随意走动,沉浸感十足。同步推出的讲解短视频,帮助参观者深入了解背后的红色故事。
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搬”到网上,“住”在云上,通过新媒体的持续传播,使含山县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美誉度不断提高。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通过、视频号、抖音号、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阅读量已达30多万次。真正让含山县的红色文化“活起来”,让“含山红”的底色更亮。
让红色旅游越来越旺
这些天,位于清溪镇的含山县烈士陵园一期工程建设现场,广场、纪念碑、展馆等功能性建筑雏形已现,将于9月底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建成不仅填补了含山县没有烈士陵园的空白,为今后人们更好地祭奠先烈提供了场所,也为该县开展红色旅游新增了一个好去处。
含山县把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进行融合,把红色旅游跟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使红色旅游有看头、有说头、有卖点。
林头镇将含山县第一个党支部事迹陈列室成功申报为马鞍山市市级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加大投入,打造巨幅小红军油菜花景观,提升基地周边环境,打造福山片4个标志性节点,建设了一条长约10公里的红色长廊,使茅林路成为一条“红色之路”“生态之路”“绿色发展之路”。铜闸镇完善含山县革命先烈事迹陈列室的功能,正在建设三期工程,与长岗美食村建设完美结合。
凌家滩研学旅游基地成功入选“安徽省六大主题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吸引了长三角周边地区各大中小学生前来参观研学。大力提升公众参与,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文化和社区活动,成功承办了第一届凌家滩文化旅游节,顺利接待了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全国第十五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多位专家学者,提高了公众对于凌家滩文化的认识了解。同时,中央电视台及新华社等主流媒体通过网络直播、访谈及纪录片等形式,让全国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和了解了多年前这块土地上孕育出的古老文明,进一步提高了凌家滩遗址的知名度。
编辑:王敏、实习生王传轩
作者/来源:人民日报数字安徽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