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古以来国人对于贪官的憎恶,因为贪官不仅为了中饱私囊残害黎民百姓,最重要的还是贪官对于国家的危害。贪官给国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动摇国家的根基,清朝贪官污吏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唐朝《正乐府十篇·贪官怨》用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愚者若混沌,毒者如雄虺。
来形容贪官污吏,说的是贪赃枉法的从大官到小官比比皆是,他们不仅昏庸无能,并且为了一己私利心如蛇蝎不择手段。今天要给给为讲述的正是我国近代一位情节极其恶劣的贪污犯,她甚至在司法面前拒不认罪,到死都不知悔改。
庭审现场小小收款员,暗渡陈仓中饱私囊
她的名字叫做王守信,可行为却与名字天壤之别。原本的她是黑龙江省宾县燃料公司的一名收款员,人到中年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技能,但正是因为收款员这个职位的便利,让她有了可以贪污的渠道。
王守信她作为一个小职员也就是日常的收款,但看着手里大把大把的钱却不属于自己,便暗暗产生了内心的不平衡和贪念。刚开始她只是想偷偷地顺手牵羊拿点小钱,但频频得手之后她也不再满足于小钱,胃口越来越大的她更是贪得无厌,最终私吞的款项让她成为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最大的贪污犯。
她贪污的手法是通过将工业用煤的双轨价格截取一部分落入自己的口袋,而这样的贪污手法暴露的几率很低,没有失过手的她胆子越来越大。
贪得无厌,伙同家属一同作案
由于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还处于初期,财经制度并不完善,而这也成为王守信作案的漏洞。她不仅为自己贪污的钱筑建机密金库,同时在工作中还被升职,成为了公司的经理。职位高迁更是给了她贪污更多钱带来便捷,坐在高位的她利用职位之便,从年到年之间,整整作案7年才被发现。据悉,她所贪污的臧匡超过50万,而这个数字在当时的中国经济水平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是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王守信被捕并且当时作案的还不止她一个,还有带领着她的家属一同作案。事情败露之后,她的两个儿子分别是被判入狱4年和5年,儿媳被判入狱7年,她的弟弟和妹妹分别被判入狱3年和2年。也就是说,她的家属都参与犯罪且被判了刑。
证据确凿却拒不认罪
她在年被抓获之后,面对铁证如山却始终不肯承认自己的违法行为,一再诡辩自己是无辜的。审讯过程中不管警察如何审查,她皆是矢口否认自己的所作所为,甚至在庭审的现场还一副愤愤不平地上蹿下跳大喊冤枉,还反咬一口说是别人的栽赃和诬陷。但事实就是事实,在铁证面前拒不承认也无法抹去她的罪行,她临死之际仍顽强抵抗也不过是个跳梁小丑罢了。
王守信枪决现场对于她这种情节严重且没有悔改之心,最后不得不判决死刑。《论语·泰伯》中所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惜她到最后都没有悔改之心,也没有承认自己的过错。在她行刑的当年天气极其寒冷,由于刑场距离市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当时负责押送她的警察怕她冻坏,还将围巾戴到了她的头上为她挡风。随着一声枪响,王守信随之到底,她贪婪且罪恶的一生也落幕。这场贪污案在当时给全国带来了很大的震动,此后开始完善各种社会经济的制度,让国家有了更好的发展。
结语:
从古至今,贪官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是国家的蛀虫,贪腐的过程不仅加大朝廷(政府)与百姓之间的隔阂,更是对国家的根本造成影响。朱元璋作为一代君王,对于贪官深痛恶觉如《御制大诰三编》中记载,朱元璋对待贪官惩罚手段十分严厉,哪怕只是贪了几两银子也必须严惩不怠。这并非他不讲情面,而是他知道贪官污吏对于国家社稷的危害之大,因此必须严惩来以儆效尤,从而更好地保障国家的利益,以及黎民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正乐府十篇·贪官怨》《论语·泰伯》《御制大诰三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