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年,又名奴寇;其生卒年均不详,史学界并未确定;只知其年仅十八岁即知名当地,后来过了几年才参与镇压黄巾军。此处生卒年为笔者根据史料推测论证所定),字宣高,泰山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臧霸之父臧戒曾为县狱掾,因据守律法不听从太守凭欲私杀狱犯;太守大怒,令人收押臧戒诣府备罪。时年十八岁的臧霸,获悉父亲被押囚,召集手下食客十数人前往费县西山将父亲救出。又杀死了太守,当时押送的役卒百余人,都因惧怕臧霸的健勇皆避而窜逃。臧霸于是与父亲逃亡到东海郡,经此事迹,臧霸的孝烈勇名遍闻于乡野。中平元年(年)正月,黄巾起义爆发,臧霸从属徐州刺史陶谦击破贼众,被拜为骑都尉。后来臧霸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豪强聚合军众。他们以臧霸为统帅,大军屯于开阳(今山东临沂市临沂城)一带,自成一方霸主。建安二年(年),臧霸到莒县(今山东日照市莒县,是当时琅琊国的郡治所在地)去袭击琅邪国相萧建,攻陷了莒县,得到萧建的辎重。此前臧霸曾答应要送给吕布一部分,后来却没有送到,吕布于是打算亲自前去索取。吕布部下中郎将高顺劝阻他说:“将军威名远扬、远近畏惧,想要什么会要不到,何必自己去索取财物!万一不成,岂不损害威名吗!”吕布不听,到莒县后,臧霸等不知来意、坚守城池,最终吕布空手而归。不久,为了应对兖州曹操的攻势,臧霸、吕布又开始联合起来。建安三年(年),曹操讨伐吕布时,臧霸等曾带兵前往协助吕布。吕布在下邳(今山东邳州市)被擒斩后,臧霸隐身匿藏,然而曹操点名搜索他。在寻得臧霸后,曹操一见之下大悦,便使臧霸去招降吴敦、尹礼、孙观、孙康(孙观之兄)等人,往见曹操。曹操任命臧霸为琅邪相,又将吴敦、尹礼、孙观、孙康等人各有任用,从此割青、徐二州将之委任于臧霸等人。建安四年(年),曹操命刘备起行往见臧霸,并命臧霸奉上叛将徐翕、毛晖二人的首级(徐翕、毛晖二人本为曹操部将,当初兖州之乱时,二人皆叛;后来兖州平乱后,徐、毛二人亡命出逃,投靠于臧霸部下栖身)。臧霸便向刘备解释道:“以前我之所以能够自立一方,是因为我不会做这种违背道德的事情;而今我受曹公存命之恩,又不敢违其命令。不过有意于王霸之道的君主,应该以义相告、不宜威迫,愿将军为我辞却这个命令!”刘备回来便以臧霸所言,据实告之曹操。曹操向臧霸叹息道:“这是古人仁德之事,而你能够加以奉行,也正是孤之所愿。”于是赦免了徐翕、毛晖二人,并以之为郡守。建安五年(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相拒,曹操力量较袁绍为弱。当时,臧霸数以精兵投入青州,使得曹操不用顾念东方之事,能专心应付袁绍,最终击败了袁绍。建安十年(年),曹操破袁谭于南皮(今河北南皮县),臧霸前往祝贺,请求遣子弟及诸将之父兄家属前往邺城。曹操道:“诸位忠心报国,何必要如此来表现呢。昔日萧何(西汉开国功臣、名相)遣子弟入侍,而汉高祖没有拒绝;耿纯(东汉开国功臣、名将)焚烧自己的房子、马车追随,而光武帝也没有辜负他的好意。现在我又怎好改变前人的做法呢!”当时东州(泛指青、徐二州)扰攘不止,而臧霸等人执正匡义、征暴伐虐,清定海岱、其功莫大,皆被封为列侯。臧霸因功劳巨大被拜为威虏将军、爵封都亭侯。建安十一年(年),臧霸随于禁讨昌豨于东海,昌豨投降后被于禁(与昌豨本是好友)引用法令所诛。建安十二年(年),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因功迁为徐州刺史。沛国人武周时为下邳令,臧霸敬重武周,认为他与众不同,常亲自到其舍作客。后来武周部下从事总詷不遵守法令,武周得悉他的罪状后,便将总詷收押拷问(而并未徇私),臧霸因此更加善待武周。建安十四年(年),张辽、张郃围剿陈兰,臧霸与于禁征讨梅成,因于禁中伪降之计,梅成得以率其三千余人与陈兰汇合于灊山(今安徽潜山县)。孙权派遣大将韩当策应陈兰,于是臧霸被曹操调到皖城,讨伐韩当使之不得前救陈兰。双方在逢龙展开战斗,韩当另派兵在夹石口(今安徽桐城县北,与舒城县交界处)迎击臧霸,均被臧霸所击破,回军屯驻舒城(今安徽舒城县)。孙权又遣数万援军乘船屯于舒口,分兵往救陈兰,但闻知臧霸军在舒城,立即遁还。臧霸引军乘夜追赶,夜行百里,前后夹击东吴军队,吴军窘急不堪、不得上船,蹈水而逃者甚众。最终,臧霸策应张辽击灭了陈兰、梅成,平定淮南叛军。建安二十一年(年)冬,曹操征讨孙权于濡须口(今安徽含山县),臧霸与张辽同为前锋;他先登入阵、再入巢湖、攻破居巢(今安徽桐城县南)。随后,先头部队在行军过程中遭遇持续的大霖雨,远在后方的曹操因天气恶劣而想让张辽、臧霸暂退。但在收到曹操撤军令之前,前锋大军就已到达了江边,见江水上涨,敌船稍稍前进。如果水涨泛滥成灾,会对缺船的曹军不利,因而张辽、臧霸的将士都感到不安。张辽意欲自作主张撤军,但臧霸坚持要执行曹操的屯驻命令而反对撤军。他劝止张辽说:“曹公英明之人,怎会舍弃我们呢?”张辽接受臧霸之议,屯驻了下来。到了第二天,果然收到了曹操的撤军令,于是主动撤军。张辽在到达曹操营帐后,把他和臧霸之间的对话告诉了曹操。曹操对臧霸大加赞扬,拜他为扬威将军,又授其假节之权。建安二十二年(年),孙权遣都尉徐详乞降,曹操于是还师,留臧霸与夏侯惇等屯居巢。建安二十四年(年),据《魏略》记载,臧霸遣别军在洛(应为洛阳之意)。延康元年(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即立魏王,升任臧霸为镇东将军、晋爵武安乡侯、都督徐州诸军事(注:《三国志》记载说臧霸是“都督青州诸军事”,但据考证《公卿上尊号奏》碑上,臧霸是徐州刺史。曹丕之弟曹植在当年夏天写的《求祭先王表》,内中云“徐州臧霸”,可见他并未移驻青州,而是仍驻徐州。《三国志》应属误记)。魏黄初元年(年)十月,曹丕篡汉自立后,臧霸晋爵开阳侯,后又徙封良成侯。黄初三年(年),曹丕命曹休督领张辽、臧霸等将,在洞口(今安徽历阳县附近)一带征讨吴将吕范。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京口),烧攻城堑、杀略数千。随后又渡江杀到南岸,被全琮、徐盛等人击退,部将尹卢也被斩首,臧霸只好撤回。后来,臧霸被征为执金吾,曹丕加其位特进;每有军事要务,曹丕都常咨访于臧霸。黄初七年(年),魏文帝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增臧霸邑五百户,并前共三千五百户。随后不久臧霸就逝世了,谥号威侯。其子臧艾承袭父爵,官至青州刺史、少府,死后获谥恭侯,臧艾之子臧权嗣任。由于臧霸前后有功,有三子被封为列侯、一人为关内侯;其中一子臧舜,字太伯,仕晋为散骑常侍。严格意义上来说,臧霸一开始并不算曹操集团的嫡系将领,算是一股相对独立的势力的存在。作为青、徐一带的地方豪强势力,臧霸对于曹操创业早期的帮助,其实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曹操、袁绍中原争霸之战。当时,袁绍坐拥冀、青、并、幽四州,曹操则只有兖、徐、豫三州及司州的一部分,力量相差悬殊。但由于臧霸等徐州豪强势力的存在,为曹操牢牢的牵制住了袁绍在青州的势力;使得曹操不但没有东顾之忧,更让袁绍无法调动青州的兵力参与争霸之战。最终,曹操以少胜多,赢得了这场中原争霸战。然而,“胜败岂无凭”?作为青、徐实力派豪强,臧霸无疑是这场争霸战最重要的发码之一。如同“楚汉相争”时的韩信,“助刘则汉胜、助项则楚胜”,只此一项,即可足见臧霸对于曹魏政权创建的功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890.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