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凌家滩遗址考古取得重大收获。12月7日,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此次发掘过程完善了对墓葬祭祀区布局的认识,丰富了凌家滩陶器玉器的种类。其中出土的一件龙首形玉器,为中国史前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件,对研究中国史前用玉制度及对历史时期礼制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良渚文明的源头之一、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地点,凌家滩的考古新发现,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龙首形玉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出土文物余件,以石器、玉器为主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长岗村,东距长江25千米、西距巢湖30千米。遗址北望太湖山,南临裕溪河,坐落于太湖山向南延伸的十里长岗的南端及两侧平地上,海拔6-25米,是一处距今年-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约万平方米,于年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凌家滩遗址开展主动性发掘,地点均位于岗地东南端的大型红烧土遗迹片区。年10月-年4月,该所对展示工程范围内的墓葬祭祀区西侧休息广场区域进行发掘,共发现新石器时代灰坑2个、祭祀坑1个、石头遗迹1处、汉代墓葬5座。出土文物余件,其中绝大部分出自祭祀坑,主要是石器、玉器和少量陶器。祭祀坑1是本次发掘的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在该祭祀坑的填土上部发现了大量的火候极高的红烧土块,局部有白色和青灰色的质地坚硬的烧土块,填土上部是大量的残碎的石器、少量玉器和陶器,陶器主要分布于祭祀坑的北端和中部石器之下,较为完整,少量被烧变形。共出土器物余件,其中石器余件、玉器70余件、陶器40余件。祭祀坑内西北部底部有烧结面,并有较多的木炭屑和少量碎骨屑。出土最大的石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石器多残碎,但多数可以拼合,并有少量完整器,器形以钺占绝对多数,拼合后完整石钺60余件,另有少量锛。这些石器大多被烧,器表灰白相间,颜色斑驳,器体多已白化,有的石钺也被烧变形。这些石钺多为宽扁形,大孔,三边刃。其中一件长38.3厘米,上宽24.3厘米、下宽28.5厘米,为凌家滩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石钺。并有少量双孔石钺。此外,玉器多为残碎小型饰品,且多已白化。器形以玦占绝对多数,另有少量钺、管、珠、璜、镯、配饰等。并有少量新器形,如齿轮形器、椭圆形牌饰、梳形器等。其中一件宽体玉璜,外径23.6厘米,为凌家滩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玉璜。其中一件龙首形玉器造型奇特,工艺精湛,一端阴刻成猪龙首形,略上翘,另一端为尖锥形,为中国史前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件。出土最大的玉璜。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发现大型高等级公共建筑,存在明确祭祀功能凌家滩遗址岗地东南角、内壕中部,以大面积的红烧土堆积为特点。年批准揭露面积平方米,初步了解了遗迹的部分边界和局部剖面。年批准发掘面积为平方米。主要对该处遗迹的四界进行了完整揭露,并选择少量区域进行了解剖发掘,确定了该大型红烧土遗迹的范围、局部结构和堆积特点。年对该遗迹的北部西侧区域进行发掘,揭露面积平方米,了解到西侧同样存在一处大型台基,与红烧土遗迹共同组成一处超大型的公共建筑。考古人员通过年对红烧土西界外侧区域揭露发现,该区域土质土色异常杂乱,为人工堆筑而成,多呈大块的青灰土和黄土铺垫而成,宽23米,南北长推测与红烧土范围一致,残厚0.3米-0.8米,表面多被破坏,局部残存少量红烧土基槽、柱洞、红烧土坑等遗迹,少量红烧土坑包含碎骨屑。其顶部最高处高于东侧红烧土顶面1.6米。推测应为平行分布于红烧土西侧的大型建筑台基,其与红烧土遗迹共同组成一处超大型的公共建筑基址,总面积约5平方米。从出土器物情况来看,陶器主要出自北部红烧土堆积中,多为大口尊类腹片,以夹植物和夹粗砂为主。红烧土解剖沟内出土少量陶片。红烧土堆积中也出土了少量石锛、石钻、石钺、砺石。红烧土北部底部情况。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考古人员认为,通过-年平方米的揭露发掘,确定了该大型红烧土遗迹的范围、结构、堆积和年代,初步认为该大型红烧土遗迹年代为凌家滩文化最繁盛的时期(距今5-年)。红烧土堆积下层和西侧存在一处大型的与祭祀有关的公共建筑基址。专家表示,以大型红烧土遗迹为代表的大型高等级公共建筑的发现,深化了对凌家滩聚落布局的认识;证明凌家滩存在超大型的高等级的公共礼仪建筑,并且存在明确的祭祀功能;为大型墓葬、精美玉器的存在寻找到了相匹配的高等级的生活遗存。除了防御,外壕还成为蓄水和垃圾倾倒场所为配合外壕遗迹保护展示项目建设,了解外壕北部缺口是否有防御设施以及外壕的具体结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年12月-年5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平方米。外壕发掘区全景(上为东)。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本次发掘首先对外壕北部缺口位置进行了全面揭露,仅发现少量汉代-明清时期遗存,堆积较浅,未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亦未发现防御设施。随后,对其东侧的外壕沟体进行了解剖发掘,了解了外壕的宽度、深度、堆积结构等。发掘结果显示,外壕位于凌家滩岗地北端的北侧,紧邻岗地,外壕口宽45米、底宽25米、自深2米,共分为6层,底部有厚达0.2米-0.5米的凌家滩文化晚期陶片。南侧即为岗地,且岗地堆土里包含有碎石块,应为开挖外壕向南侧堆土而成。岗地与外壕的落差达6-9米,再加上较宽的外壕,能起到积极的防御功能,同时,外壕还能起到蓄水和垃圾倾倒场所的功能。新京报记者张建林编辑白爽校对刘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