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作为一个被强行划分出来的省份,内部区划一直都不太合理,自建省始便在一直调整。建国以后,大调微整也一直没停过,但始终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网上关心安徽发展的人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其中不乏大胆的,单方面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但若仔细来看,也并不完全是胡扯。

今天,我也大胆一次,搞一个我心中安徽行政区划的“合理”划分,不认可的权当看个笑话。

安徽现在有1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50个县。以我来看,16个地级市多了,而9个县级市少了。

那么几个地级市合理呢?

别着急,容我慢慢吹。

我认为是11个。

先从皖北开始,利辛县、涡阳县重新划给阜阳,蒙城县划给蚌埠,原亳州市区降为县级市由阜阳代管,至此阜阳辖3区(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6县(临泉县、太和县、阜南县、颍上县、利辛县、涡阳县),2县级市(界首市、亳州市),可从太和县与涡阳县析出一部分给县级亳州市。

淮北市划给宿州,原淮北市区降为县级市由宿州代管,至此宿州市辖1区(埇桥区),5县(萧县、砀山县、灵璧县、泗县、濉溪县),1县级市(淮北市)埇桥区太大了,可分为两区。

淮南凤台县划给蚌埠,滁州凤阳县也划给蚌埠,蚌埠怀远县撤县设市由蚌埠代管,至此蚌埠辖4区(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5县(五河县、固镇县、蒙城县、凤阳县、凤台县),1县级市(怀远市)。

淮南寿县划给合肥,原淮南市区降为县级市由合肥代管。

六安析舒城县给合肥,其他保持不变。划分后的六安辖3区(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3县(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

安庆桐城市划给合肥,合肥得2县1市,其他保持不变,肥东、肥西二县撤县设区。至此合肥辖6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肥东区、肥西区),4县(长丰县、庐江县、寿县、舒城县),3县级市(巢湖市、淮南市、桐城市)。

扩容完成后,合肥市人口可增至万,地区生产总值近1.3万亿。

滁州除凤阳县划给蚌埠外,其他保持不变。仍辖2区(琅琊区、南谯区),3县(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2县级市(天长市、明光市)。

安庆跨江得东至县,东至撤县设市由安庆代管,安庆虽失去了文都桐城,却得到了江南东至,貌似也不亏,东至与安庆地理相近,文化相通,安庆可骑江发展。至此安庆辖3区(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5县(怀宁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2县级市(桐城市、东至市)。

铜陵池州合并,原铜陵市降级为县级市由池州代管。至此池州市辖1区(贵池区)、3县(青阳县、石台县、枞阳县)、1县级市(铜陵市)。

芜湖马鞍山合并,原马鞍山市降级为县级市由芜湖代管。至此芜湖辖5区(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湾沚区、繁昌区)、4县(含山县、和县、当涂县、南陵县)、2县级市(无为市、马鞍山市)。

宣城将绩溪县划给黄山,其他保持不变。仍辖1区(宣州区)、3县(郎溪县、泾县、旌德县)2县级市(广德市、宁国市)。

黄山从江西老表那里要回婺源县,原徽州6县再次重聚,改名黄山市为徽州市,原黄山区撤区设市由徽州市代管。至此徽州市辖2区(屯溪区、徽州区)、5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婺源县)1县级市(黄山市)。

好了,我们现在看看安徽由16个地级市变为11个地级市的样子,是不是感觉舒服多了。

随着安徽交通的高速发展,曾经制约安徽行政格局的地理因素正在逐渐弱化,安徽地级行政区划的整合升级并非完全是天方夜谭。

在我这个行空天马的方案中,皖北、皖中、皖南都有强化,形成粗腰担两头的发展态势。

阜阳、亳州以前本就一体,如今合并有利于强化阜阳皖北区域中心的地位,亳州三县由于距离亳州市中心较远,长久以来并没有形成有效联动,亳州降级为县级市反而为其解绑,精细化发展优势产业。

继续做大合肥也是既定路子,从六安拿走舒城并不会对六安带来什么影响,反而使得六安与合肥更加贴合;同样,凤阳划给蚌埠也不会影响滁州良好的发展势头;芜马合并将使芜湖带来前所未有的提升,不仅坐实安徽第二城的位置,也使其在全国的城市位度有了较大提升,一体化的芜马无疑拥有不弱于合肥的潜力。

安庆得东至跨江向南,可以说是安庆的梦想成真,将对安庆的城市发展格局带来重要影响,东至作为皖南第一大县,实力自然不弱;徽州六县再重聚,一直是安徽人的梦想,整合成立徽州市也有便于发扬徽州文化,设立县级市黄山市将继续保留黄山形象,使之黄山风景与徽州文化平行发展,而不是“越俎代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