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ufangbaojian/36669.html

耕田的木犁、防雨的蓑衣

加工粮食的石磨子

插秧的秧架子

……

这些日渐消失的

传统生产生活用具

你见过吗?

乌斗、猫叹气

剁窝子、站窝……

这些连农村人都有可能

叫不上名字的“老物件”

你是不是也第一次听到?

和县善厚镇有这样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就在鸡笼山半月湖景区游客接待中心,里面收藏陈列着余件民间收集来的农耕物品。

▲木屐

▲手磨子

这些物件既有过去农业生产时使用的农具,也有早期农家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这些农耕文物或许没有什么考古价值,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功不可没。

▲秧架子

▲猫叹气

▲土基模

好奇地拿起一件椭圆型的物品仔细端详,似曾相识。管理员陶永跃向介绍:这叫“乌斗”,大集体时乌稻用的,长一尺左右,宽四五寸,木制的斗身下镶着铁钉,然后套在长长的竹竿上下田作业。之所以叫“乌斗”,是因为它的形状像“乌龟”而得名。那年头,每年的四五月,稻秧发棵了,乡下女人们就扛着“乌斗”下田,既可以“乌”去稻田里的杂草,也可以给稻田松松土,就相当于给旱田锄地。

▲乌斗

▲草站窝子

站窝,也是农家取暖用具,圆桶状,上小下宽,高约一米,木制而成,中间有铁箍束紧,里面有站板。站板下是柴火。需要说明的是“草窝”那时在农村较常见,而“站窝”只在富裕的人家以及镇上家庭才能见到。在展示厅里,管理员陶永跃如数家珍般,向介绍每一件物品的历史功能。

▲木站桶

▲扮桶

▲剁窝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历史前进的潮流渐渐淹没了这些原始的早期的生产工具,以及农家那些带有古典色彩的生活用品。这些农耕用具或农家用品虽然逐渐被淘汰甚至被废弃,但却印证了一段历史,代表着一个年代。

▲箩筐

▲纺车

▲脚炉

“农耕文化展示厅”不仅是四方游客来乡村旅游领略到的一处景点,也是和县善厚镇传统文化教育和展示基地。伫立在“农耕文化展示厅”里,默默不语的陈列物仿佛在与人们进行无言的对话,倾诉昔日人与物的相伴相守。

▲部分展品

▲风车

▲水车

一样样、一件件都深深地

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今天我们拾起它

就是铭记一段史实

就是回味一则故事

就是留住一份记忆!

(马鞍山日报)

作者/来源:山水和州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