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http://m.39.net/disease/a_6353361.html

上海河南河南郑州洛阳开封漯河安阳信阳南阳濮阳周口鹤壁新乡许昌平顶山鹤壁商丘新乡三门峡驻马店焦作许昌济源河南郑州洛阳濮阳周口济源河南新乡三门峡驻马店开封漯河安阳信阳南阳平顶山鹤壁商丘焦作许昌济源半导体药厂食品厂超纯水机器实验室超纯水机实验室医院制剂室检验科纯水处理超纯水机系统设备实验医院制剂室检验科水处理设备疾控环监药质检高校大学科研检测实验超纯水机系统

  这故事出在林县姚村乡三孝村。那里有一郭巨墓,人们在谈论家常时,

  常以郭巨埋儿的典故来教育后代。

  传说汉时郭巨家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其母舍不得吃,总是偏待孙

  子,郭巨见母惜子而消瘦,心里很难过,便同妻子商定,把孩子埋掉,以保老母之命。于是将孩子哄到野外,欲活活埋了,

  但在掘坑中得到一釜黄金,中有丹书曰“孝子郭巨,黄金一釜,用于赐汝。”(民国《重修林县志》

  )郭巨得金解除了衣食之难,儿子出免了一死。从此,郭巨“孝子名扬”。元时将郭巨埋儿孝母编为“二十四孝”之一,

  在全国宣传。林县民间为他立碑、修庙、竖牌坊,建了坟墓。

  河南民间神话传说篇二:牲口生日

  “打一千,骂一万,

  七月十五吃顿炒大米饭”这这话是指导林县民间给牲口做生的习俗而言。

  传说,元末,贫苦人家的儿子朱元璋,终日给财主放牛,每天连猪狗食都吃不饱。有一年七月十四晚上,财主在家里吃喝赏月,朱元璋却在山上饿的肚子咕咕直叫,

  便和伙伴将一头牛

  杀掉用柴烧着吃了,他把牛尾巴插进山缝,谎说牛钻山缝了。次日财主来山上一薅牛尾巴,真的“哞哞”地叫了几声。从此以后,每年七月十五日,便成了牲口的“生日”。

  这天东姚、任村等乡还相继兴起来“点花山”和“对鞭”活动。

  河南民间神话传说篇三:虎头鞋

  林县民间爱给孩子做双虎头鞋,以避邪防灾。相传很早以前,在太行山脚下有个姓李的,靠打柴过日子,三十多了还没讨上老婆,

  山里人叫他李大。李大是个好心人,有一天上山打柴,遇一老奶奶赐了她一张姑娘绣虎头鞋的画。回家后,将画儿贴到床头,

  晚上李大准备睡觉时,那画儿上的姑娘竟从画上下来,要同李大作夫妻,李大一见画上的姑娘变活了,

  长得美人儿样的。喜欢的不得了,从此以后,姑娘每天夜里从画儿上下来,

  天亮就又到画儿上去了。后来,画上的姑娘生了个胖小子,叫小虎。一晃7

  年过去了。一天,小虎穿着虎头鞋,随父亲一块上山砍柴,路遇恶霸拦路,小虎虎头鞋上的老虎突然跑了下来,

  一口咬死了恶霸,而后又回到了鞋上。

  河南民间神话传说篇四:大梁挂红

  林县民间盖房子要在大梁上挂红,并用红纸写上“上梁大吉”等字样。传说很早以前,

  有一秀才武良新赴京应试未中,归途中在一棵大树下遇难,被一女子搭救,结为夫妻。

  这一女子便是这一棵树的化身。数年之后,皇帝要修一座宫殿,选准了那棵大树,可是怎么也找不到。

  武良新就将此事告知其妻,其妻真诚相待,告知其夫:“要想把树砍,需在三月三,时辰不能差,鸡叫头一遍”。武良新盼官心切,将天机告知皇上,

  皇上立即派员把树伐倒运至京城,并封了武良新的官职,从此他抛弃了前妻,在朝中另娶官宦之女,

  寻欢作乐。可是在上梁那

  天,千人移不动,万人立不开,寻欢作乐。可是在上梁那天,千人移不动,万人立不开。夜间仙女给皇上应了个梦:

  “要想大梁上房,武良新人皮披上梁。”皇上醒后,下令将武良新的皮剥下披在了大梁上,果然大梁腾空而起,稳稳当当地放在了墙上。从此以后,

  人们先用兽皮披梁,几经演变,又以红绸子披梁,写红帖子上梁。

光山县民间故事之一:打儿窝打儿窝是现在白雀园镇方寨村的一个集镇,与商城县汪桥镇接壤。相传,很久以前,方寨村方大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妇,男耕女织,克勤克俭,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有一点却让他们一直不得舒心,这就是结婚多年仍没有儿女。为此,夫妇俩求遍了远近的数十位名医,但始终没有结果。由于盼子心切,他们夫妇俩又开始天天敬神拜佛,祈求上天赐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许是他们的诚心感动了送子娘娘,这一天夜里,夫妇双双做梦,梦见送子娘娘端坐在麒麟背上,飘然来到床前,说:“你们想要子女并不难,等天明后可到方大山庙东南二百步内寻一露土平石,此石中央有一‘儿窝’,投石必中,否则便命中无子。”按照神仙指点,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便来到方大山庙东南方向寻石,果如神仙所说,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这孔‘儿窝’,自然欣喜异常。一阵焚香叩拜之后,他们照神仙所说,各自后退九步,男先女后,各投一石,果然双双击中。再次焚香叩拜罢,他们高高兴兴地回了家。这年腊月腊八,他们喜得贵子。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远近都知道,一些想测自己命中有子与否的人,便纷纷到此石问命。因为投石即如打,所以便叫“打儿窝”。光山县民间故事之二:毛爷庙会离光山县白雀园镇东南八华里处有座鸡冠山,传说古时山下住着一户种田人家,男的姓毛,心灵手巧,又勤劳,又善良。但夫妻俩一生膝下无子,凭劳动所得的剩余银钱,全部用来修桥补路,扶困济穷。因而他们深受当地人的敬重,称这位白胡子老头为“毛爷”,并给他取了个外号“毛老善”。又过了多少年,毛爷去世了。一天夜里,该村一位接受过毛爷接济的张姓农民忽然做了一个梦,梦见毛爷己修仙得道上了天,并表示以后要保佑这一方村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人人幸福!村民们为了感激和报答“毛爷”生前身后的恩德,便在毛爷屋后的鸡冠山上修建一座寺庙,并铸起一尊毛爷的铜像,放在寺庙之中。因毛爷是农历正月十六去世升天的,所以这一天被定为每年庙会开始之日,许多人前来朝拜,焚香烧纸,磕头许愿,热闹非凡,鼎盛时参加庙会的人可多达五万余人。因这个庙会至始至终是在鸡冠山上,因而“毛爷庙会”又名“鸡冠山庙会”。光山县民间故事之三:唐宋山光山八景之一——《赛山樵唱》中的赛山,又叫唐宋山。提起唐宋山,当地群众不禁想起那个落寇占山、武艺高强、威慑敌胆的巾帽英雄马金锭来。唐朝末年,朝廷腐败,苛政如虎,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大唐江山摇摇欲坠。赛山下有个村庄,叫马洼,村里有一孤女,叫马金锭,人称马姑娘。她自幼父母双亡,十三岁就到三里外的一户人家当童养媳,因受不住公婆百般虐待,便想寻短见自*杀。这一日夜里,明月当空,夜深人静之时,马姑娘悄悄溜出家门,来到村东的一棵大树下,正将脖子往绳套上伸时,忽然一阵大风将马姑娘刮走了。她落在一个山洞里,睁眼一看,只见一位手持拂尘面容慈祥的老妇人站在她面前,笑着对她说:“姑娘,吾乃金刀圣母,算你有难,特施计救你来我灵隐仙山为徒,学习武艺,你可愿意。”马姑娘闻言,好像绝处逢生,急忙磕头拜谢。从此她就跟随金刀圣母在灵隐山学艺。光阴似箭,转眼过去五年,马姑娘在圣母的指点下,练就一身武艺法术,不仅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且有呼风唤雨的本领。这一日,圣母召见马姑娘道:“你来此学艺,不畏艰辛,练就一身武功魔术。今朝廷昏庸,君王无道,各地饥民狼烟四起,大唐江山覆在指日。师令你下山,占赛山为王,灭唐兴宋。”马姑娘刚要离去,又被圣母叫住:“慢!”随即拿出一个银碗,罩在马姑娘头上,然后念咒语。顿时马姑娘满头青丝不见了,竟变成了一个秃头,气得她又抓又挠,埋怨圣母不该使法术毁了她的美*容。圣母笑着说:“徒儿,为师不该使法术毁你的容,是恐你下山后急于贪恋红尘,望你全力灭唐兴宋。至于你的终身大事,为师自有安排,定与你选一位如意郎君。到那时,你头上的银碗自去也。”说完拂袖而去。马姑娘上到山顶,举目远眺,山势果然险峻,几条山脉延伸到东北南三面,山顶有一平地,约半里见方,平地北面有一水池,池水清澈如镜,可供军马饮用,就叫它“饮马池”。南边有一水井,可供三军用水。此山虽不太高,但却易守难攻,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愧是战略要隘。马姑娘占山为王后,就招兵买马,聚草屯粮。由于人们痛恨唐王朝己久,一经号召,四方纷纷响应,不几天就聚*集上万人马,马姑娘各分兵一千,把守“霸王墩”和“马蜂岭”。其余人马驻守山寨,并经常派兵攻打附近的城池,所到之处,敌军闻风丧胆。朝廷又派人马来战,一员小将在山下叫阵,点名要寨主亲自出阵。马姑娘闻言,立即披挂上马。来到阵前,举刀就砍。小将用枪当住道:“姑娘且慢!我有话要进寨与你细讲。”马姑娘收住刀,就把这小将迎进寨内问起细由。原来,这小将叫黑癸,是忠良之后黑钧的儿子,因朝廷奸臣奏本,说黑钧有谋反之意.皇上听信谗言,黑钧全家被斩,黑癸在众忠良保奏下,留下来,但令他必须踏平赛山寨,剪除马金锭,才能戴罪立功受赏。在众大臣中,有一位大臣与黑钧生前相交甚厚,猜出昏王之心,为保忠良之后,暗地指示黑癸明则带兵攻打赛山,实则投奔马金锭。马姑娘听完原委,很是高兴,当即设宴与黑将军接风。席间,马姑娘细看黑将军,但见他唇红齿白,眉清目秀,少年英气,仪表堂堂,且又有一身好武艺。顿生爱慕之心,当下以身相许。黑癸虽闻知马姑娘头上有些秃,但长得却是如花似玉,亭亭玉立。而且又有一身武艺,有男子骨气,也是情义相投,当下应允。二人商定第二天在山寨完婚。第二天,山寨鞭炮齐鸣,音乐四起,当人们簇拥新郎新娘双双拜完花堂,新郎揭开新娘头巾的时候,奇怪地发现马姑娘的秃头长出一头秀发,人也比原来出脱得更加漂亮,简直与月里姆娥不差上下。黑癸大喜,举寨庆贺畅饮。从此,小两口同掌山寨,共谋大事,人马由一万发展到三万,并接连打下几个州县,势力扩展到方圆两百多里。他们所到之处,杀富济贫,惩治贪官,深受百姓欢迎。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马家姑娘有本领,占山为王抗朝廷。杀富济贫丧敌胆,巾帼英雄传美名。腐朽的唐王朝,在各地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灭亡了,宋朝很快建立了。但战争仍未平息。新建立的宋王朝又兵力不足,正在为难之时,当年保护黑癸的那个大臣奏道:“万岁,你可知中原地区赛山寨占山为王的马姑娘马金锭吗?她可为推翻唐王朝立下了大功,何不将她招安,为大宋王朝效力。”宋王一听,如梦初醒,立即下旨封马金锭为“振威将军”,并收为义女,改马金锭为马千金,并派大臣前往赛山寨招安。马姑娘接到招安圣旨后,立即带领黑癸及全寨人马,应招下山投奔朝廷。临走前,马姑娘回顾山寨,想起自己遵照圣母之命,上此山聚义,南征北战,为推翻腐朽的唐王朝,建立大宋江山立下的汗马功劳,如今又应招保卫宋室,也算完成了师傅的使命,了却了终身宿愿。人们为纪念马金链灭唐兴宋的义举,便将赛山改名为“唐宋山”,一直沿用至今。

洛阳有关于牡丹的故事,及曹魏时期,洛神的故事洛神就是宓妃,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河岸边。更因曹植一首《洛神赋》出名河南西华一带流传的女娲神话。该县曾发掘出春秋时期的女娲城遗址和“女娲城”匾额等文物,至今仍保留着女娲城、女娲宫、女娲陵等遗迹。在河南桐柏山一带流传着盘古神话,年,桐柏、泌阳两县先后获得“中国盘古之乡”和“中国盘古圣地”称号。

十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古部落名)。我们要不发奋图强,随时会被人家灭了。要发奋图强,就得好好来一番改革。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灵活得多。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你们看怎么样?”   楼缓听了很赞成,说:“咱们仿照胡人的穿着,也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了,是不是?”   赵武灵王说:“对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或者用马拉车,但是不会骑马打仗。我打算学胡人的穿着,就是要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   这个议论一传开去,就有不少大臣反对。赵武灵王又跟另一个大臣肥义商量:“我想用胡服骑射来改革咱们国家的风俗,可是大家反对,怎么办。”   肥义说:“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怕大家讥笑?”   赵武灵王听了很高兴,说:“我看讥笑我的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首先穿着胡人的服装出来。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穿着,都吓了一跳。赵武灵王把改胡服的事向大家讲了,可是大臣们总觉得这件事太丢脸,不愿这样办。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十分顽固。他听到赵武灵王要改服装,就干脆装病不上朝。   赵武灵王下了决心,非实行改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首先要打通他那老叔叔的思想,就亲自上门找公子成,跟公子成反复地讲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公子成终于被说服了。赵武灵王立即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   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没有话说,只好跟着改了。   赵武灵王看到条件成熟,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过了没有多少日子,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都穿起胡服来了。有的人开头觉得有点不习惯,后来觉得穿了胡服,实在方便得多。   赵武灵王接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公元前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临近的中山,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还扩大了好多土地。赵武灵王就打算同秦国比个高低啦。   赵武灵王经常带兵在外打仗,把国内的事交给儿子管。公元前年,他正式传位给儿子,就是赵惠文王。武灵王自己改称主父(意思是国君的父亲)。   赵主父为了要打败秦国,把国内的事安排好以后,决心亲自到秦国去考察一番地形,并且观察一下秦昭襄王的为人。   他打扮成赵国的一名使臣,带着几个手下人,上秦国去。   到了咸阳,赵主父以使臣的身份拜见秦昭襄王,还向他报告了赵武灵王传位的事情。   秦昭襄王接见了那个假“使臣”后,觉得那个“使臣”的态度举止,既大方,又威严,不像个普通人,心里有点犯疑。过了几天,秦昭襄王又派人去请他,发现那个“使臣”已经不告而别了。客馆里留着一个赵国来的手下人。秦昭襄王把他找来一问,才知道他接见的原来就是有名的赵主父。秦昭襄王大吃一惊,立刻叫大将白起带领精兵,连夜追赶。追兵到函谷关,赵主父已经出关三天了。十八、范蠡和文种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这时候,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越王勾践派人专门物色最美的女子。结果在苎罗山(在今浙江诸暨南)上找到一个美人,名叫西施。勾践就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夫差。   夫差一见西施,果然容貌出众,把她当作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了。   有一回,越国派文种去跟吴王说:越国年成不好,闹了饥荒,向吴国借一万石粮,过了年归还。夫差看在西施的面上,当然答应了。   转过年来,越国年成丰收。文种把一万石粮亲自送还吴国。   夫差见越国十分守信用,更加高兴。他把越国的粮食拿来一看,粒粒饱满,就对伯嚭说:“越国的粮食颗粒比我们大,就把这一万石卖给老百姓做种子吧。”   伯嚭把这些粮食分给农民,命令大家去种。到了春天,种子下去了,等了十几天,还没有抽芽。大家想,好种子也许出得慢一点,就耐心地等着。没想到,过不了几天,那撒下去的种子全烂了,他们想再撒自己的种子,已经误了下种的时候。   这一年,吴国闹了大饥荒,吴国的百姓全恨夫差。他们哪里想到,这是文种的计策。那还给吴国的一万石粮,原来是经过蒸熟了又晒干的粮食,怎么还能抽芽呢?   勾践听到吴国闹饥荒,就想趁机会发兵。   文种说:“还早着呢。一来,吴国刚闹荒,国内并不空虚;二来,还有个伍子胥在,不好办。”   勾践听了,觉得文种的话有道理,就继续操练兵马,扩大军队。   公元前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要想报吴国的仇。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希望大王先去灭了越国。”   吴王夫差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照样带兵攻打齐国,结果打了胜仗回来。文武百官全都道贺,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评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才是大祸患。”这样一来,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尽说伍子胥坏话。夫差给伍子胥送去一口宝剑,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气愤地对使者说:“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吴国东门,让我看看勾践是怎样打进来的。”夫差杀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年,吴王夫差约会鲁哀公、晋定公等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会盟,把精兵都带走了,只留了一些老弱残兵。   等夫差从黄池得意洋洋地回来,越王勾践已经率领大军攻进了吴国国都姑苏。吴国士兵远道回来,已经够累了,加上越军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士气旺盛。两下一交手,吴军被打得大败。   夫差没奈何,只好派伯嚭去向勾践求和。勾践和范蠡一商量,决定暂时答应讲和,退兵回去。   公元前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大规模地进攻吴国,吴国接连打了败仗。越军把吴都包围了两年,夫差被逼得走投无路,说:“我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了。”说着,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了。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坐在夫差原来坐的朝堂里。范蠡、文种和别的官员都来朝见他。吴国太宰伯嚭也站在那里等着受封,他认为自己帮了勾践不少忙呢。   勾践对伯嚭说:“你是吴国的大臣,我不敢收你做臣子,你还是去陪伴你的国君吧。”   伯嚭垂头丧气地退了出去。勾践派人追上去,把他杀了。   勾践灭了吴国,又带着大军渡过淮河,在徐州约会中原诸侯。周天子也派使臣送祭肉给勾践。打这以后,越国的兵马横行在江淮一带,诸侯都承认他是霸主。   勾践得胜回国,开了个庆功大会,大赏功臣,可就少了个范蠡。传说他带着西施,隐姓埋名跑到别国去了。   范蠡走前,留给文种一封信,说,“飞鸟打光了,好的弓箭该收藏起来;兔子打完了,就轮到把猎狗烧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跟他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您还是赶快走吧。”   文种不信。有一天,勾践派人给他送来一口剑。文种一看,正是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的那口宝剑。文种后悔没听范蠡的话,只好自杀了。十九、伍子胥过昭关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   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音shù)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战争)。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订了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公元前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个朋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音liáo),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音hélǘ)。   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将军孙武,是个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吴王依靠伍子胥和孙武这两个人,整顿兵马,先兼并了临近几个小国。   公元前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攻,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坟,还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狠狠鞭打了一顿。   吴军占领了郢都。楚国人申包胥逃到秦国,向秦国求救。秦哀公没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   秦哀公派兵救楚国,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才撤兵回国。   吴王阖闾回到吴国都城,把第一大功归给孙武。孙武不愿意做官,回乡隐居去了。他留下的一部《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军事著作。二十、曹刿抗击齐军齐桓公即位后,依靠管仲的帮助,争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对鲁国的战争中,却遭到一次不小的挫折。   在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拼一死战。   齐国进攻鲁国,也激起鲁国人民的愤慨。有个鲁国人曹刿(音guì),准备去见鲁庄公,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有人劝曹刿说:“国家大事,有当大官的操心,您何必去插手呢?”   曹刿说:“当大官的目光短浅,未必有好办法。眼着国家危急,哪能不管呢?”说完,他一直到宫门前求见鲁庄公。鲁庄公正在为没有个谋士发愁,听说曹刿求见,连忙把他请进来。   曹刿见了鲁庄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并问:“请问主公凭什么去抵抗齐军?”   鲁庄公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没敢独占,总是分给大家一起享用。凭这一点,我想大家会支持我。”   曹刿听了直摇头,说:“这种小恩小惠,得到好处的人不多,百姓不会为这个支持您。”   鲁庄公说:“我在祭祀的时候,倒是挺虔诚的。”   曹刿笑笑说:“这种虔诚也算不了什么,神帮不了您的忙。”   鲁庄公想了一下,说:“遇到百姓吃官司的时候,我虽然不能一件件查得很清楚,但是尽可能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才点头说:“这倒是件得民心的事,我看凭这一点可以和齐国打上一仗。”   曹刿请求跟鲁庄公一起上阵,鲁庄公看曹刿这种胸有成竹的样子,也巴不得他一起去。两个人坐着一辆兵车,带领人马出发。   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摆开阵势。齐军仗人多,一开始就擂响了战鼓,发动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反击,曹刿连忙阻止,说:“且慢,还不到时候呢!”   当齐军擂响第二通战鼓的时候,曹刿还是叫鲁庄公按兵不动。鲁军将士看到齐军张牙舞爪的样子,气得摩拳擦掌,但没有主帅的命令,只好憋着气等待。   齐军主帅看鲁军毫无动静,又下令打第三通鼓。齐军兵士以为鲁军胆怯怕战,耀武扬威地杀过来。   曹刿这才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鲁军阵地上响起了进军鼓,兵士士气高涨,像猛虎下山般扑了过去。齐军兵士没防到这一着,招架不住鲁军的凌厉攻势,败下阵来。   鲁庄公看到齐军败退,忙不迭要下令追击,曹刿又拉住他说:“别着急!”说着,他跳下战车,低下头观察齐军战车留下的车辙;接着,又上车爬到车杆子上,望了望敌方撤退的队形,才说:“请主公下令追击吧!”   鲁军兵士听到追击的命令,个个奋勇当先,乘胜追击,终于把齐军赶出鲁国国境。   鲁军取得反攻的胜利,鲁庄公对曹刿镇静自若的指挥,暗暗佩服,但是心里总还有个没打开的闷葫芦。回到宫里,他先向曹刿慰劳了几句,就问:“头两回齐军击鼓,你为什么不让我反击?”   曹刿说:“打仗这件事,全凭士气。对方擂第一通鼓的时候,士气最足;第二通鼓,气就松了一些,到第三通鼓,气已经泄了。对方泄气的时候,我们的兵士却鼓足士气,哪有不打赢的道理?”   鲁庄公接着又问为什么不立刻追击。曹刿说:“齐军虽然败退,但它是个大国,兵力强大,说不定他们假装败退,在什么地方设下埋伏,我们不能不防着点儿。后来我看到他们的旗帜东倒西歪,车辙也乱七八糟,才相信他们阵势全乱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   鲁庄公这才恍然大悟,称赞曹刿想得周到。   在曹刿指挥下,鲁国击退了齐军,局势才稳定了下来。二十一、盘庚迁都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可是,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安定我们的国家。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从那时候起,经过三千多年的漫长日子,商朝的国都早就变为废墟了。到了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叫它是“殷墟”。   从殷墟发掘出来的遗物中,有龟甲(就是龟壳)和兽骨十多万片,在这些龟甲和兽骨上面都刻着很难认的文字。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才把这些文字弄清楚。原来商朝的统治阶级是十分迷信鬼神的。他们在祭祀、打猎、出征的时候,都要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一下,是吉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后,就把当时发生的情况和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和现在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后来就把它叫做“甲骨文”。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   在殷墟发掘的遗物中,还发现大量的青铜器皿、兵器,种类很多,制作很精巧。有一个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还刻着富丽堂皇的花纹。这样大的青铜器,说明在殷商时期,冶铜的技术和艺术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得出,像这样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渗透着多少奴隶的血汗哩!   考古工作者还在殷墟发掘了殷商奴隶主的墓穴。在安阳武官村一座商王大墓中,除了大量的珍珠宝玉等奢侈的陪葬品之外,还有许多奴隶被活活杀死殉葬。在大墓旁边的墓道里,一面堆着许多无头尸骨,一面排列着许多头颅。据甲骨片上的文字记载,他们祭祀祖先,也大批屠杀奴隶做供品,最多的竟达到二千六百多个。这是当年奴隶主残酷迫害奴隶的罪证。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我们对殷商时期的社会情况有了比较确凿的考证。所以说,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