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安徽省含山县以“两强一增”行动为牵引,实施“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蟹田变稻田”专项行动,持续稳定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带动广大农户多种粮、种好粮。宜耕增效小田变大田八月季夏,热浪滚滚,在含山县陶厂镇西山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稻浪随风轻拂,稻香令人心旷神怡。含山县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推进年4万亩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建设,重点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归并零散地块,实施田块整治,完善田间生产道路,强化灌排工程建设,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推进“小田变大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益。“这个项目好,我手上的3亩地原来承包出去的价格一般是多元/亩,现在村上统一以元/亩收,再也不愁没有人承包了。”在一旁围观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的村民乐呵呵地说。小田变大田,增加的不仅是面积,更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提升了耕地保护的质量等级。含山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形成的设施管养为契机,推动土地流转,引导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实现分红收入,推动“小田”变“大田”,写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注脚。复耕复垦闲田变忙田沉睡的闲田为何冬眠?含山县仙踪镇种粮大户曹德兵算了一笔账:每亩耕种成本高达元,而午季油菜亩产斤,亩产值元,小麦亩产斤,亩产值元,收支相抵也就挣个一两百元,这还没算上自己的时间精力。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为破解非粮化、季节性撂荒难题,含山县计划出台涵盖耕地轮作试点项目、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涉农补贴政策,对秋冬待种的42.6万亩面积,给予油菜每亩60元、小麦和绿肥每亩40元的补贴。在政策激励下,有序推进冬闲田开发整治利用,开展冬闲田集中连片复耕开发,让冬闲田“忙”起来。今年,含山县还将在各镇分别建立亩以上的小麦、油菜和亩以上的绿肥高质高效示范片,大力推广午季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提高冬闲田的种植效益。综合整治差田变良田在含山县林头镇抛荒地整治现场,挖掘机正在对一块抛荒地进行复垦整治,当地镇村干部正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实际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复垦复耕“堵点”。“我们先统筹现有资金把道路水利弄好,再把荒草地复垦,组织有意愿的农民或者其他种粮大户来复耕。”林头镇义城村党总支副书记孙之荣介绍说。含山县聚焦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方面内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实施土地整治、农业提升、生态修复等措施,采取水利配套、沟渠整治、道路建设、农田盘整等方式,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变废为宝,差田变良田。稻渔共生蟹田变稻田傍晚的微风吹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含山县铜闸镇明海家庭农场的工人正忙着往稻渔连作田里投放饲料。“我们农场年开始探索在稻虾连作田里套养鳊鱼,经过几年摸索,现在每亩能收获小龙虾斤/亩、水稻斤/亩、鳊鱼斤/亩,亩均产值可达万元。”明海家庭农场负责人黄明海介绍道,“发展稻虾轮作,通过虾塘的微循环,增加水稻田的肥力,减少化肥、除草剂等农资产品使用,每亩地的粮食产量比之前的高,品质也比之前的好。”含山县在水产优势产区,改蟹田为“稻虾鱼”等种养模式,探索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工程,将稻渔共生引入稻虾连作模式中,实现“一水二养,一地三用,一年三收”的绿色高效农业技术模式。该模式现已带动形成含山县“虾稻鱼”产业链,联合多家稻渔种养生产主体,通过与企业签订订单合同,小龙虾、鳊鱼按照高出市场价的标准出售至食品加工企业,亩均产出得到进一步增加。(甘长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