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走进含山县林头镇青龙村大彭自然村口,醒目的牌坊和道路两旁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昭示着农村新的变化:成片的核桃林渲染出丰收的景象、遍山的茶园地等待着开春的采摘、苗木花卉长势颇好,成了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这样一幅农村景致来之不易。如今,“山地森林化、庭院花果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已经成了当地发展的底色。产业富一方促发展改革开放后,青龙村百姓靠着一亩三分地和山场,解决了温饱吃饭问题,然而由于山多地少,传统农作物产业一度难以突破“口粮农业”的瓶颈。为实现农业进一步发展,青龙村充分挖掘苗木花卉种植60多年的资源,精心规划了做大做强绿色产业的发展目标。近年来,该村积极推动林权流转、协调技术支持、培育专业经济人,先后引进南京瑞禾、安徽和道农业、安徽星之源以及聚农兴邦等公司发展绿色产业和休闲农业,种植面积达亩,提供就业岗位余个,带动村民户均增收元以上。如今的青龙村,变劣势为优势,聚焦山核桃、药用菊花、苗木花卉和茶叶等特色产业,逐步走出了一条品质优、市场好、效益高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去年我们通过引进两家农业公司,发展山核桃种植多亩,成片的核桃林一眼望不到头。”青龙村党总支书记高学勇边说边比划,以前为了生存“土地刨食”,现在为了更好地生活“土能生金”,一到上市季节,这里的薄壳核桃就成了市场的“抢手货”,价格远高于传统作物种植。不仅如此,高学勇介绍,村里还牵头成立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发展公司,引导农民建立伟凯、庙岗、中宝、荣金等4个专业合作社,并计划注册“青龙苗木”品牌,提高青龙苗木整体实力,67户通过山场租赁、务工、合作经营的方式,共带动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元。生态美乡村惠百姓日历翻过一页,新年就更近一天。在大彭村,过了年就66岁的村民彭祥加正在自家厨房忙活着,灶台上的篮子里装满了土鸡蛋,房顶的正中央挂着腌制好的咸鱼腊肉,锅里香气四溢……“趁着孩子们回来之前,提早把年货准备准备,就等他们回来贴春联和欢门了。”说这话的时候,彭祥加还不忘拾掇一下院落拐角,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这几年的变化,用彭祥加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翻天覆地。“房屋高了,墙面白了,过去随处可见的柴垛草堆也没了。下雨天胶鞋都不用穿,每天都有环卫车定时来清运垃圾,环境卫生收拾地不比城里小区差。”村里的变化,住了大半辈子的彭祥加深有体会。大彭村是美丽乡村的缩影,而曾经的大彭村并非这般模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些都是当地村民的深刻记忆,彭祥加回忆道:“过去都是土路,一下雨根本走不动路,黄泥跟着鞋子走。”跟彭祥加一样,常年在外务工的彭少保也感同身受。上世纪90年代就出去闯荡的彭少保,在外做过早点、卖过菜、当过搬运工,如今在北京谋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年就回来一次的他,对家乡的变化更是“刮目相看”,年年变新样。彭少保坦言,在城市打拼久了,以前回来过个年,看到家里的环境心理落差大,现在大不一样了,水泥马路铺到了家门口,今年就是开着车回来过年的。在彭少保眼里,修好的水泥路不仅方便了自己,也让常年在外的他,少了对父母的担心。如今,家乡变了模样,村子好了,县城新了,现在正考虑回来发展,挣钱顾家两不误。乡风添新韵润邻里眼下是农闲季节,环境变好,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村民,生活也是跟着大变样。送戏下乡、送电影进村、广场舞比赛,尽管孩子常年在县城,但彭祥加老两口也不觉得寂寞。“家里4亩田地流转了出去,还留了点种棉花,有事没事就到地里看看,不讲收成,就是给自己找个活儿干,能够活动活动。”轻松的话语里,是彭祥加对生活的满足。“这几年村子里隔三岔五地组织文化活动,场地也越修越好,一些原先有‘牌瘾’的人现在连麻将都顾不上打了。”彭祥加说。篮球场、乡村大舞台、健身器材……像大彭村这样的文化广场已在含山县的村镇遍地开花,群众文化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乡村好人家”“好家训进庭院厅堂”等农村道德典型评选活动也重点推进,乡村群众文化生活大大丰富,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前些年,大彭村婚丧嫁娶活动跟风攀比、人情消费迅速攀升等现象,给不少村民带来负担。为此,青龙村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通过深化宣传教育、加快建设乡村红白理事会、倡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等措施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高额彩礼、盲目攀比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高学勇说:“以前村民办红白喜事,大家图个热闹,不大操大办就觉得没面子,往往是一办就是几天,流水席让很多村民也是‘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头咽’,现在大家都喜欢就近简办,不收彩礼的人家也越来越多。”如今,村里定期组织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等活动,实行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亮家训、亮星级活动,引领培育乡风文明,不仅如此,还定期评选最美家风、好婆婆、好媳妇等,用身边人身边事为村民树立身边榜样。在高学勇眼里,今天的新农村,既有生态宜居的“面子”,又有乡风文明的“里子”,百姓生活越来越好,身为村干部的他,干起事来也越来越带劲儿。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作者:汪瑞华陶涛值班编辑马玲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