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我市将殡葬改革与移风易俗、乡村文化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在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积极推动葬式葬法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文明节俭、绿色殡葬新理念新风尚越来越为群众所接受。
“四个到位”推动殡葬改革稳步健康发展
组织领导到位。农村公益性公墓提升改造,既是服务民生的实事好事,也是殡葬改革的大事难事,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和强化部门联动至关重要。市委、市政府将殡葬改革与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统筹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调度和安排,市政府分管领导每月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市政府成立了分管市长任组长的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局,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复杂问题,调度面上工作开展。
政策配套到位。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实施意见》《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方案》《潍坊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奖补办法》等,为殡葬改革提供政策支持。
督导检查到位。市民政局建立了月通报和不定期督导检查制度,编发简报发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推动面上工作。
激励考核到位。发挥考核评估指挥棒作用,将殡葬改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体系和文明创建,推动殡葬改革有序推进。
“四个坚持”破解殡葬改革难题
坚持规划引领,破解土地制约难题。充分运用自然资源和国土部门的三调成果,共享森林草原一张图和基础数据库,编制了殡葬设施规划,构建“市级+区级+街道级+村级”绿色殡葬设施布局。
坚持群众满意,破解建设模式难题。围绕群众需求,准确把握标准,对历史埋葬点升级改造,采取“去掉大坟头、竖碑改卧碑,提高节地率、增加绿化量”等生态治理修复方式进行。工作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风俗习惯等,多种模式建公墓。在具体改造形式上,不强求一律统一,而是针对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因地适宜,差异化施策。城区高标准公墓模式。围绕满足城区群众多层次需求,建设了规模大、标准高、配套全、综合性的市县级城市公益性公墓13处,兼有树葬、壁葬、草坪葬、卧碑葬等,满足群众多种选择。骨灰堂模式。以主城区和中心镇为主,建设骨灰堂,占地面积少,群众不缴费或少缴费,就近就便安葬、祭扫和举行仪式,使用率高。农村就地改造模式。在农村传统墓地基础上就地改造,达到“乱坟岗”变“小花园”的效果,实施起来阻力小,群众认可度高。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传统墓地占地10多亩,改造后只用2亩,在节约出来的8亩多地上种植绿化苗木,增加了集体收入。生态安葬模式。对传统大坟头就地改造,骨灰深埋,不再设墓碑,对原址进行植树种草或复耕,仅寿光市就地深埋骨灰6.2万个,增加了耕地面积,美化了乡村环境。地宫模式。以奎文区、青州市为代表,建设地宫式骨灰安放设施,地下安放骨灰,地上建服务用房,开展生命文化教育和移风易俗宣传,既节约了土地,又方便了群众。不保留骨灰模式。8次组织开展海葬服务,服务丧属人,例骨灰撒入大海,实现了零占地。
坚持多元投入,破解资金难题。通过争取国家债券、统筹使用乡村振兴资金、发动捐款捐物等筹集资金,解决资金瓶颈。昌乐县争取国家债券1.2亿元,建设了宝山纪念园。寿光市统筹使用乡村振兴资金、发动在外人士捐款捐物、动员村民自愿出资等,推动公墓建设。全市累计建成公墓处、骨灰堂77处。
坚持建管并重,破解管理难题。制定公墓管理章程或办法,加强规范管理,破解建而不用、管理水平不高问题。市级制定了《潍坊市公益性公墓管理章程》,对弃婴、孤儿、遗体捐献者等免费安葬,墓区内禁放烟花爆竹、焚烧纸钱,送葬花圈、祭祀物品等在骨灰安葬后1周内清除;高新区出台管理办法,定期擦拭墓碑,还安装了逝者生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