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远古时人们在利用石料制造工具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过筛选确认的具有社会性及珍宝性的一种特殊矿石。
《说文解字》中解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简化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这种定义就是我们今天广义上所说的“玉”,不仅包括和田玉、翡翠,而且包括玛瑙、玉髓、水晶、绿松石等等一大批传统玉石。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古人“且醉良辰玛瑙钟”中提到的玛瑙的故事。
玛瑙原石玛瑙也曾被称作“赤玉”、“马瑙”或“马脑”。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SiO),主要矿物成份是石英,密度2.65,摩氏硬度7。
矿物学上将玛瑙归类为半宝石,而文物学则将玛瑙归类为“广义玉石”,这样的归类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在我国多年玉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玛瑙和玉石始终如影相随、并肩前行,一直是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人对它的喜爱不逊于玉。
玛瑙原石剖面玛瑙名称的由来很有意思,一种说法是因为玛瑙的颜色和美丽花纹很像马的脑子,因此称其为“马脑”;另一种说法是汉代佛教传入中国,梵文中将佛教七宝之一的玛瑙读作“遏湿摩揭婆”,按梵文直译过来就是“马脑”。由于佛教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琼”和“赤玉”等名字就逐渐被“玛瑙”所替代了。
缠丝玛瑙玛瑙在世界上的使用历史至少长达年以上,玛瑙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也是相当的悠久。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和制作玛瑙工具和饰品,比如位于安徽省含山县距今约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凌家滩遗址,就出土有玛瑙猪。
距今多年的玛瑙猪夏商周时期更是玛瑙类饰品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为此,收藏界还给那时的玛瑙制品起了个很洋气的名字:“西玛”——西周到战国时期的玛瑙珠子。
名字洋气十足的“西玛”春秋战国之后,玛瑙完成了从西周宏丽的组玉佩饰中单纯珠子的状态向大型佩饰件的演变。玛瑙此时除了继续承担原始宗教层面上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作用外,还作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在政治、文化乃至生活中产生着更为丰富多彩的影响力。
战国玛瑙环到了隋唐时期,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带有异域文化特征的艺术品进入中国。玛瑙作被全世界广泛认可的优质工艺原料,也成为了那个历史时期中外文化交往的时代见证。
出土于陕西西安何家村的唐代兽首玛瑙杯就是那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物。
唐代兽首玛瑙杯唐代兽首玛瑙杯是已发现的唐代玉器中制作工艺最为精湛的一件。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玛瑙的自然纹理与形状进行雕刻,将玛瑙的材料特点同精湛技艺相结合,依色取巧,随形变化,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艺术珍品。
唐代兽首玛瑙杯唐代兽首玛瑙杯现收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并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唐代兽首玛瑙杯宋元时期,玛瑙作为传统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未离开过我们的视野。在华夏文明有序传承的过程中,玛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直伴随着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
玉坠,作为宋代开始出现的玉器形制进入了我们的视线,玛瑙制品也同样产生了形式上的创新,图为宋代玛瑙猴子玉坠。
宋代玛瑙猴子玉坠同时,玛瑙器皿也同玉制器皿一样同时存在于各个历史时代之中。
宋代海棠式玛瑙碗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相对提高,玛瑙的原材料较之玉石更易获得,因此玛瑙的使用也更大程度上得到了普及。
清代桃形玛瑙杯随着更多的玛瑙制品逐渐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也因此产生了许多带有民俗特征的玛瑙制品。
清代玛瑙烟袋嘴清代俏色玛瑙鼻烟壶现代社会中的玛瑙同样在传统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方兴未艾的收藏热潮和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玛瑙的原料材产地与品种也在不断更新,更多极具民族传统特色的玛瑙艺术品也得到了进一步长足的发展。
云南保山南红玛瑙吊坠四川凉山南红玛瑙吊坠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