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执意北伐从公元年,蜀汉政权的寿命进入了最后一个十年,这一年的岁首,在聚会上醉酒的费祎被郭循持刀杀害。后世有一种说法认为郭循是姜维抓来的,姜维本人喜欢阴养死士,加上费祎又总是限制他北伐,所以这次行刺的幕后主使是姜维。这件事已经过了一千多年无法考证,虽然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但这却是一个低概率事件。就拿当年孙策遇刺来说,最大的受益者是孙权,如果照以上的逻辑来看,难道行刺一事是孙权主谋?显然不是。姜维为感诸葛亮知遇之恩,同样心念汉室,不大会做出这种亲者痛仇者快之事。重要的是,裴松之在《三少帝纪》中注明的很清楚了,郭循刺杀费祎是退而求其次,他真想杀的是后主刘禅。郭循每每想趁节日庆贺之时接近后主,但都被刘禅身边的甲士所阻拦,根本没有机会。所以改行刺目标为费祎。大将张嶷也劝过费祎不要对新归顺的人过于信任,费祎不听才有此祸。假如郭循刺杀刘禅得手,蜀汉将发生内乱,那时国家政权无法稳固,更不用说还想带兵远征了,显然姜维不可能是主使。不过费祎死后,姜维确实可以放开手脚,大举伐魏,终诸葛丞相之遗志了。那么此时此刻,跟随在姜维身边的还有哪些将军呢?不得不说,情况真的很不乐观了。(图)费祎(?-年),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蜀汉名臣。吴与蜀灭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的快速流逝。演义中刘备领汉中王时册封的蜀汉五虎大将时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真实的历史是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并没有赵云。受封的当年,关羽兵败被杀,一年后黄忠年老故去,两年后张飞遭人暗算,又两年后四十七岁的马超壮年早逝。几年之内四大将军无一在世,加之伐吴惨败,蜀汉战力可想而知。诸葛亮北伐时除了魏延,用的多是王平、吴懿、吴班等第二代将领。此时王平等人都已病逝,《出师表》中“晓畅军事”的向宠,“贞良死节之臣”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也都没了。环顾五十一岁姜维的身边,无外乎廖化、张翼、柳隐等几人。廖化原是关羽部下,当年关羽遇害后廖化被迫降吴,但却身在吴营心在汉。两年多后廖化诈死逃脱,带着老母昼夜西行重回蜀汉;张翼作过赵云部将,参加了争夺汉中的汉水之战,和赵云一起为后世留下了“偃旗息鼓”这个成语;柳隐这个人不见于《三国志》的记载,还好陈寿又著了一本《益都耆旧传》的书,让我们知道了原来在北伐阵营里还有一位既参谋军事又亲自上阵搏杀,以作战勇敢著称的全才。这三人无一不是年过花甲,已近古稀的老者。夏侯霸投奔蜀汉时侄子夏侯玄就年过四旬,作为叔辈的夏侯霸此时肯定也是老朽了;大将张嶷患有风湿病,走路都需要拄着拐让人搀扶。假如再过个若干年,这些老将们又有几人仍能尚在人世呢?可是丞相的北伐大业却还没有半分起色。此时,用罗贯中在演义中为姜维加的那句台词形容他的心情最适合不过了:人生处世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北伐,成了唯一的,也是必须坚持下去的抉择!(图)魏军征伐东吴,被吴军击败而逃在这三年间魏吴两国又发生了不少大事:高平陵夺权后,七十二岁的司马懿于公元年去世,其长子司马师主掌魏国朝政;七十一岁的吴主孙权于公元年去世,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成为托孤大臣。司马师趁孙权去世之际遣魏军大举征伐东吴,但在东兴(吴国修筑的大堤,今安徽含山县西南)被吴军打得大败,魏军被歼灭了好几万人。诸葛恪于公元年三月征发大军二十万反攻魏国。此时正巧费祎刚刚去世,姜维为策应诸葛恪,于四月率领数万军队围攻南安(郡治今甘肃省陇西县西南)。这个时候魏军主将郭淮也刚刚经历一场变故:当初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全族,在淮南扬州(郡治在进安徽寿县)防务东吴的魏国重将王凌与曹爽交好,于两年后借机谋反为曹爽报仇,但还未起事就被告发,最终王凌同样要被灭族,而郭淮之妻正是王凌之妹。王氏被使者带走后,郭淮五个儿子悲痛万分叩头出血,郭淮派军士截回使者并以父子自杀相要挟向司马懿求情,司马懿准予赦免。郭淮从此也背负了政治上的污点,加之他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抵御蜀汉的重任落在陈泰肩上。陈泰是魏文帝曹丕临终前托孤大臣陈群之子,统兵多年,是姜维的劲敌。蜀汉军队还没有拿下南安,陈泰的援兵赶到,蜀汉军队也因为粮尽退兵,姜维第一次大规模北伐就这样再没有任何战绩的情况下结束。同年八月,吴军惨败撤军,诸葛恪随后因宫廷政权被杀,吴国就此走向衰落。第二年的二月(公元年二月),司马师杀了夏侯玄、国丈张缉等魏国重臣,九月废黜少帝曹芳,立曹丕之孙曹髦为帝。司马师的肆意擅杀废立再次引起了魏国边将的反叛。陇西郡狄道(县名,今甘肃临洮)县长(人口满万户的称为县令;不满万户称为县长)李简就送信请降蜀汉。狄道虽小却是陇西的要地,许多人怀疑李简,曾劝告过费祎须防刺客、预言诸葛恪功高震主有性命之忧的大将张嶷认为此事可信,并不顾病体执意跟随姜维前往。临行前,张嶷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表章说自己疾病缠身恐大限将至,时常担心还没有为国效力就离开人世。此去若能拿下凉州则愿为藩表守将,败则以身报国。刘禅看后也为这位忠义的将军而流泪。夏六月,姜维出兵到达狄道,如张嶷所说李简是真心投降。蜀汉军队进而围攻襄武(襄武为陇西郡治,今甘肃陇西西南),张嶷作为先头部队与魏将军徐质交战。徐质在夏侯霸投降后继任讨蜀护军(大致为驻扎在地方的中央军军长,是高级军事长官),也是魏军的高级将领。身患风湿的张嶷奋勇杀敌,最后临阵战死,但徐质部队的伤亡比例是蜀汉军队的一倍。张嶷刚刚阵亡,姜维随后赶来,斩杀徐质击破魏军,为张嶷报了仇。(图)张嶷(-年)字伯岐,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该如何看待这场胜利呢?军事上,击破魏中央军杀死护军徐质当属大胜;情感上,张嶷的离去让这场胜利蒙上了多少些许阴影,北伐也因此少了一个坚定的伙伴。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曾说:“对死亡有明确认识的人必定勇敢,不是说去死很难,而是怎样对待死亡这件事很难。”张嶷不正是这样的人吗?想必带领先头部队围攻襄武也是他执意要求的,与其饱受病痛之苦,不如保有军人尊严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对他来说这个殉国的归宿非常圆满。此事我们也不必过于责难姜维,试问,当这样来日无多又视死如归的将军执意随军出征时,就算明知此行会凶多吉少,可又有哪个统帅能忍心拒绝呢?杀死徐质后,姜维乘胜降伏了很多地方,直到这一年的冬天才撤军,并把攻下来的狄道、临洮(县名,今甘肃岷县)、河关(县名,今青海同仁县西北)三县百姓强制迁回蜀汉。起初,张嶷曾在南中越嶲(郡治在今四川西昌东南)任职十五年,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的爱戴。后来调回成都,百姓扶老携幼出城相送,大家扶着张嶷的车子痛哭不愿让他离开。因不忍离别而跟随张嶷返回的少数民族头领有一百多人。这次百姓听闻噩耗,无不痛哭。他们为张嶷建庙,一年四季哪怕是水旱灾年也要前去祭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