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四年(公元年)冬,十月,吴太傅诸葛恪率兵到东兴(今安徽含山县西南),修筑大堤遏止巢湖流水,左右连山,夹堤筑两城,各留兵一千人,派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城,然后带兵返回。
魏镇东将军诸葛诞对大将军司马师说:“今乘吴国新丧,派文舒进逼、江陵,仲恭进兵武昌,牵制长江上游吴军,然后挑选精兵攻打两城,等救兵来到时,可以大获全胜。”当时,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等各献征吴计策。朝廷因三人计策不同,下诏问尚书傅嘏(gu),傅嘏回答说:“议论者或主张乘船径直渡江,横行江东;或主张四路并进,攻取城垒;或主张屯田边境等待时机;这些的确是攻敌的常用计策。然而,我军从备战以来已经三年,不再是用来偷袭的军队。吴国以我为敌,已经六十年了。他们君臣团结,同甘共苦,现在又丧失统帅,上下警惕。如果他们把战船排列在重要渡口,坚守城池,占据险要,我们横行江东之计,就难以告捷。如今边境守军与敌相距太远,敌人警戒联络,十分严密,间谍不通,耳目无闻。军队没有耳目,侦察不能详尽,就发动大军身临险境,希望侥幸成功,先开战而后求胜,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策。只有在两国边境驻兵,大规模屯田,最为牢靠。可以诏王昶、胡遵等选择地方,占据险要地势,审查对方部署,令三方面同时进驻。夺取肥沃土地,是第一;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这是第二;招抚吴国人归附,这是第三;在远处设置警戒联络,阻断间谍,这是第四;敌人退守后,警戒放松,屯田就容易进行,这是第五;就地生产粮食,不必分兵运送,这是第六;时机一到,可以迅速出击,这是第七。有这七种好处,是军事当务之急啊!不掌握这些,敌人就会独占便利的资源;掌握了这些,则利益就归于我国,不能不明察啊。”司马师不采纳。十一月,诏令王昶等三路进兵攻击吴国。十二月,王昶攻南郡,毋丘俭攻武昌,胡遵、诸葛诞率兵七万攻东兴。十九日,吴太傅诸葛恪率兵四万,日夜兼程救东兴。胡遵等令各军架浮桥渡河,陈兵于坻(河中的高地)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的山上,不能一下子攻破。诸葛恪派冠军将军丁奉和吕据、唐咨、留赞为前部,从山地西面攻击魏军。丁奉对众将说:“今各部队行动迟缓,如果敌人占据有利地形,就难以争锋了,我请求快点进攻。”就请各部队让开道路,自己率领部下三千人径直前进。此时,刮起北风,丁奉扬帆行驶了两天,到达东关,随即占领徐塘(今安徽含山县南)。当时漫天大雪,十分寒冷,魏军胡遵等正饮酒聚会。丁奉见敌人前部兵少,对部下说:“争取封侯赏爵,就在今日!”命令士兵解下铠甲,放弃矛戟,只是戴着头盔,手持战刀盾牌,裸身攀爬。魏兵望见,大笑不止。吴兵上坻,立即击鼓呐喊,砍开魏军前部营寨。吕据相继赶到。魏兵惊恐,四散奔逃,争过浮桥。浮桥毁坏断绝,魏兵互相践踏,有的自投水中。魏前都督韩综、乐安太守桓嘉等战死,死者数万,韩综是从前吴国的叛将,多次为害吴国。吴大帝孙权恨得咬牙切齿。诸葛恪令将他的首级送到大帝庙中,祭告大帝。吴军缴获的车辆、牛马、骡驴各数以千计,物资器具堆积如山,凯旋而归。王昶、毋丘俭听说东路军失败,也各自烧毁营寨撤回。朝廷议论要贬罚众将,大将军司马师说:“我没有听傅公休(傅瑕)的话,以至如此。这都是我的过错,众将军有什么罪!”全部原谅了他们。司马师的弟弟安东将军司马昭当时任监军,只是削了司马昭的爵位而已。又任命诸葛诞为镇南将军,都督豫州;毋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光禄大夫张缉对司马师说:“诸葛恪虽然得胜,离被杀的日子不久了。”司马师问:“什么原故?”张缉说:“威震君主,功盖一国,还求不死,能吗!”诸葛恪任太傅,掌握朝政,首战告捷,十分得意,要主动发兵,攻打魏国。而蜀汉姜维也发兵北伐。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