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运漕,是安徽省含山县的首镇 。地处含山南部,始建于南北朝。公元年左右,南朝梁武帝派东魏大将领候景引兵渡江,开辟了这片枯败地盘,取名“蓼花洲”。三国时间因曹操屯积粮草于此,故名运漕。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年)的《含山县志》记录:“运漕镇在县南八十里东七都,地临大河,上通巢湖,下接长江,住民浓密,商贾辐凑,旧设巡司”。
据本地的老运漕追念:“过街木楼石板路,青砖小瓦马头街”是古镇榜样的建造格调。明、清昌盛时间,运漕镇上原有36条大巷、48道闸、72条巷,生齿达1万人之多。尚有三台阁、万年台、东岳庙、西来庵、贞烈祠、正觉寺、藏书楼等胜景遗迹。百般市肆、牙行、做坊、商店、银号、寺库、茶肆等数百家,铺面连襟,星罗棋布。商贾云集,熙熙攘攘,一派商贸繁华情景。白日,漕河上商船交往如梭,两岸泊船横亘数里。晚上,渔火连缀,商客不停,万家灯火。从古到今,是和县、含山、有为三县交壤,四周数十里的商品集散中央。明朝以来更是安徽省江北八大重镇之一。
漕河,横亘数十千米,衔巢湖,达长江,为南北交通输送的黄金水道。古镇运漕彷佛镶嵌在漕河上的一颗富丽的明珠,成为连结长江、疏导巢湖的交通枢纽和商贸输送的中转站,四周辐射数十里,于是古运漕当然成为名符原来的商贸集散地。这边的商家百分之七八十都来自于徽商,有的零丁来此闯荡,有的合家转移来此。而古运漕当然也便成了徽商们大显神通的“凤凰宝地”。
“水灵灵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小木楼,千樯赛舟的运河水,南腔北调的商贾船工”——这即是回顾中多数次令我深夜梦回“千帆过尽水幽幽”的千年古镇运漕!
(文字起因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个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