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刘军连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25/9361142.html

九年前,没人会想到,巢湖竟然被一分为三,和县和含山从此到了马鞍山的大家庭中。对马鞍山来说,这可是件大好事。对巢湖市(地级市)来说,人们以后会在历史书上记住她。那么,对于改换门庭的和县和含山县,这些年过得又如何?

1.马鞍山:我本来以为被分的会是我

当年之所以能以一县的体量进入地级市圈子,靠的是家里有矿。当然,马鞍山比起铜陵,还有其他的优势,比如说长江港口,比如说金陵屏障、建康锁钥的战略位置。但说实在的,过去每每说到减少地级市设置,马鞍山、铜陵、新余这些小市都会抖三抖。

面积实在太小,人口实在太少。不用去和那些动则市区面积四千、五千的苏北城市相比,即使和那些面积大县人口大县相比,马鞍山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就其平方公里的面积,不到万的人口,被拆分仿佛是分分钟的事情。反正合肥看你一天到晚和南京眉来眼去心中也是不爽。

当然,有很多马鞍山人,对马鞍山会不会独自发展成为一座中型甚至大型地级市并不感兴趣,他们对马鞍山成为南京的区县或者说成为省会人士更感兴趣。“徽京”的诱惑力是无法阻挡的。虽然是无缝对接,但马鞍山与南京发达的市区之间还隔着一些山,到底不是成片相连。

要不是有长江和长江沿岸丰富的土地,或许,南京看马鞍山,就像是杭州看黄山。虽然南京不像杭州,搞出个拥江发展战略,幸好,山区不是太大,还有矿,这点障碍可以忽略不计。于是,什么轻轨,什么快速路,马鞍山都可以享受到。甚至,比江北的六合更能享受来自新街口的经济辐射。

在巢湖被拆分之前,马鞍山想做大城市,只有往西看,把当涂撤县设区。虽然年设置了博望区,到底是人太少,20万人口都比不上人家的一个新城。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不撤城区更近的当涂,而是设相对较远的博望区。往东看,看南京。融入南京是马鞍山城市发展的首要战略。

这样,当涂就作为未来的发展腹地了。当涂一旦撤县设区,那么,长江以南,马鞍山全城区化,市区面积增加近平方公里,大片长江冲击出来的可供开发的土地。小马才能真正变成大马。话说回来,当涂财政比较自由,想撤县设区也不是太容易的事。而且,在一些当涂人眼里,马鞍山还是芜湖人来得亲。

年,和县和含山县给马鞍山带来了新的选择。牺牲了巢湖,合肥真正成为湖滨支撑,马鞍山真正实现了跨江发展。说实话,很多马鞍山人并没有意识到和县和含山的到来,对马鞍山真正意味着什么。增加了一半多的土地,增加多了近一半的人口。虽然没有实现万地铁建设人口标准,但没有关系。南京的轻轨就是马鞍山的轻轨。

2.和县,曾经的角落,如今的跨江发展中心

要是继续待在巢湖市,或许,和县的传统农业县地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但是,要是巢湖市(地级市)依旧存在,发展中心依旧会是老城区一带。所以,虽然是隔江对望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市,和县看江东父老,多少会带点霸王在乌江边的心情。

现在,到了马鞍山家里,直接进入马鞍山跨江发展战略。都说跨江发展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然之路,南京现在就一个劲地开发江北。如今长江北岸,除了历阳镇外,全部交给马鞍山托管。如今郑蒲港新区成了和县人眼中的香饽饽。和县的港口资源加上马鞍山原有的港口资源,那就是强强联合。

从这几年的发展数据来看,原巢湖家里的几个孩子中,和县发展的还是不错的。但依旧有人抱怨,现在去了马鞍山家里,发展成效不是太明显,还不如待在巢湖家里。或许,再过个十年再来看看,结果到底会如何。就这几年来说,用豹哥的话来说,现在正处于事业上升阶段。

话说当涂对于“撤县设区”不情不愿,和县相比之下就乐意多了。协同发展、托管发展、统筹发展,到了那个阶段,撤县变区就很自然了。更何况,未来几年,南京的资源还会不断地进入和县。毕竟,就隔着一座桥而已。

3.含山,我不愿只做大家的后花园

含山的位置其实很好。刚好处于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重合区。问题就是山太多,地太少。山里也没有多少金属矿,都是白石膏。又不靠江,离湖又远,想走和县的发展道路,有点难。但我们评价一个地方发展好不好,不是只看经济总量,还要看人均,看产业结构。就像瑞士那样,经济总量不行,但一人均,全球前列。

当然,含山的经济总量也不咋地,人均也不咋地,在很多人眼里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但是,在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含山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极其丰富的山水资源,养鸡养鸭养养南京佬合肥佬,吃吃昌扁鱼,日子相比也是不差的。

但含山人的想法并不只是安静地做大家的后花园。很多和县人说,人家含山是主动请人上门,我们和县是躺着等人上门。都说话糙理不糙。这反映出含山人那颗迫切发展之心。问题就是,除了把当地的山水资源发挥到极致外,含山人可不可以把石膏产业做到极致呢?毕竟,低端有低端的活法,高端有高端的玩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