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安徽频道8月3日电(记者姜刚)淮南市寿县,地处淮河中游南岸,是安徽省中部的一个农业大县,县域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人口近万。寿县享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美誉,但因经济基础极为薄弱,成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寿县县委、县政府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把教育事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进步的奠基工程,作为全县“南工北旅生态县”发展战略的先导和智库,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和保障,积极创新举措,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现真改革促进大发展的目标。年9月,该县高质量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认定,开创出“财政穷县办优质教育”的“寿县模式”。寿县究竟是怎样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难题的?为此,记者深入寿县进行了采访,并对分管教育的县委常委、副县长邬平川进行了专访。
邬平川系安徽省教育厅选派到寿县挂职干部,任寿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分管教育、扶贫工作。年9月,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老兵”,他上任伊始就着力调研寿县教育发展现状,紧密结合寿县实际,形成了推进寿县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并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建言献策,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文件。邬平川还亲力亲为,到基层一线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使县委县政府的改革意图得到了较好落实,寿县教育因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乡村学校“旧貌换新颜”
张李乡土城小学是寿县“西南边陲”的一所村小,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然而,如今走进这所偏远小学,你一定会惊讶于它的巨大变化:校内沥青路与“村村通”水泥路“无缝对接”,师生进出难问题不复存在;“崇真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令人深信“环境会说话”;校园内三大功能区界限分明、八大功能室一应俱全……
站在开阔的塑胶运动场上,寿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邬平川向记者介绍了该乡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积极破解学校发展难题、推动辖区教育发展的过程。土城小学运动场地狭小,生均运动场面积严重不达标。该乡克服资金困难,优先落实教育征地,对狭小的运动场进行了改扩建,购置了数万元的体育运动设施,保障了体育教学和师生锻炼身体的需要,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强身健体的好场所。
寿县教育体量大,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所,其中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所(含76个教学点)。土城小学旧貌换新颜,让乡村孩子与城里学生一样享有优美的学习环境,这只是一个缩影;正如《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指出,“寿县所义教段公办中小学十项办学条件全部达标,76个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问渠那得清如许?‘县乡共管’活水来。”寿县以“深化教育管理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创新举措,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县乡共管“均衡大发展”
“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是本世纪初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作出的重大调整与改革。“以县为主”对促进县域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是,在这种体制运行实践中,出现“中间虚弱”现象,即“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的权责没有落实;乡镇一级政府教育发展职责明显弱化,县级政府相关部门教育工作履职不到位等问题日渐突出。
邬平川告诉记者,寿县的情况就是如此。“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县教育工作、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3个领导组,建立统一领导、分工推进的工作机制。各乡镇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书记、乡镇长共同担任组长,同时推行县四个班子领导包保乡镇学区、县直单位包保学校的包保工作责任制。”
寿县坚持“以县为主”创新建立“县乡(镇)共管”机制,旨在压实乡镇党委政府在基本公共教育管理服务方面的权、责,并将教育改革成效与发展成果的考核纳入对乡镇和县直单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中,建立教育发展督导考核长效机制,构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县乡两级政府、县直部门、学区学校“大合唱”局面。
“县乡共管”成效如何?邬平川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在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中,乡镇政府倾力推进教育发展,25个乡镇累计投入支持教育发展资金余万元;寿春镇、涧沟镇、众兴镇、保义镇、隐贤镇等10个乡镇政府被淮南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安丰镇、三觉镇、堰口镇等15个乡镇书记(镇长)被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全县家县直部门单位切实担负起教育发展包保、帮扶职责,为学校分忧解难,累计捐助教育发展资金余万元。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寿县建立三级包保,将责任落实到县直部门、乡镇政府,形成全县上下共促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
教育管理“权责相匹配”
寿县推进教育发展“县乡共管”又一创新实践就是深化乡镇学区建设改革,优化县域教育管理格局。年3月,该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等“1+3”系列文件,打出了一套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推进教育发展的“组合拳”。
寿县的学区建设是在不断改革中形成职责明晰、体系完整的基层教育管理格局。年前,寿县与全国各地一样,基层教育管理实行“中心校代管”模式;年7月,寿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学区建设改革,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和发改委出台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学区建设的意见》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共成立25个学区管理委员会。
邬平川说,年3月,寿县进一步深化乡镇学区管理改革,构建了县教育局、学区管委会、学校三级管理体系(纵线管理),改进并加强学区管委会机构建设,界定学区管委会的机构隶属、法人身份,明确基层教育管理服务的主体责任;完善了县教育局和属地乡镇党委政府对学区工作“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考核制度(横线管理),学区管委会在县教育局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属地乡镇党委政府指导、监督、考核和管理。
以堰口学区管委会为例,该学区在年度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管理考核中荣获一等奖,获得1万元奖励。该学区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化学区建设改革,明确了学区管委会为县教育行政部门派出机构,属于股级管理单位,我们“尴尬”的身份地位问题解决了,我们有了管理的“权”,更有了干好工作的“责”。
记者了解到,“县乡共管”机制下,对学区、学校“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考核分为半年初评和年终综合考核;对半年初评结果实行预警,年终综合考核结果予以奖惩兑现。县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优”;同时,考核结果为倒数第一名的学区、学校予以通报批评,其中考核得分倒一且低于80分的或连续两年考核倒一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问责免职。
邬平川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寿县学区、学校年度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管理考核获奖单位名单,24个学区管委会和所学校(含15所县属学校)分别获得教育改革发展奖,累计发放奖金50.9万元。
“条块结合”的网格化管理,能切实增强教育管理的深入性和精细化,扭转基层教育管理“松、散、弱、软”现状,破解基层教育管理中“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矛盾,提升教育管理效益;建立对学区管委会主任、学校校长的考核激励机制,采取半年预警、年终评价的模式,激发了校长干事创业的斗志与激情。
教师队伍“流动无障碍”
通过深入调研,邬平川发现,寿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中小学教师配置失衡,学段学科性富余和短缺并存(即初中教师富余、小学教师不足,语数等基础学科教师富余、体艺科学等小学科教师不足);城乡优质师资分布不均;校长教师交流渠道不畅;教师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弱化。
怎么办?邬平川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探索推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县管校聘”制度。
记者在《中共寿县县委寿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试行)》文件中看到,“全面推行教师‘县管校聘’制度改革,加强教师资源统筹使用管理……有力有序推行中小学教师学区内‘无校籍管理’,逐步探索县域‘无校籍管理’,建立并完善竞聘上岗机制”。
年8月,寿县出台《推行教师“无校籍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寿县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试点学区竞聘上岗实施办法》等文件,选定安丰、三觉等5个乡镇学区作为教师“无校籍管理”竞聘上岗工作试点。
安丰学区的安丰初级中学原有教职工95人,按照生师比核定工作岗位仅需47人,超岗位48人,人浮于事现象严重。该学区负责人表示,辖区的三关小学、白洋小学、观音小学等村小差缺教师,加之教师年龄老化,小学科课程无法开设;但是这些学校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富余的初中教师根本不愿去。为此,学区、学校非常头痛。
安丰初级中学的张校长说,“这下好了,校长再也不用低三下四地求着老师下去支教了;通过‘无校籍管理’竞聘上岗,很多老师主动申请交流到差缺教师的村小。”
“教师流动不畅、结构不合理,是困扰寿县教育的一大难题。”邬平川说,“年暑期在5个乡镇学区试点教师‘无校籍管理’竞聘上岗,以学区为单位统一管理教师编制、以学校为单位核定工作岗位,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为彰显人文关怀,对三年内达龄退休教师、孕期哺乳期女教师和患重病教师等‘三类人员’,设置了直聘岗位。试点学区共有名教师参加竞岗,名教师获得直聘岗位,名教师通过竞聘走上新的岗位,85名初中教师交流到差缺教师的偏远小学任教,3名教师落聘待岗。”
记者了解到,寿县创新举措,下活教师交流“一盘棋”,初中教师超员、小学教师短缺、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矛盾得到缓解,教师流动不畅的机制障碍也得以破解,很多教师在新的岗位上焕发出强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全民共享“教育获得感”
“老师,这个跑道竟然有弹性,我们不想停下来。”寿县堰口镇青莲教学点的孩子们奔跑在新铺成的塑胶跑道上,兴奋不已。
寿县坚持教育经费优先投入、教育资源优先配置、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全面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经费管理体制,近三年财政累计投入教育发展资金36.15亿元;近三年,通过足额征收地方教育附加、教育费附加和土地出让计提教育资金等措施,筹集1.3亿元,全额纳入教育部门预算管理,用于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青莲教学点是一所学生不足百名的村小,寿县在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不丢下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名学生。寿县义务教育发展面临历史欠账多、底子薄、条件差、体量大的难题,从资源整合入手,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寿县努力克服财政困难,近五年投入教育发展资金近50亿元,是前20年的总和。年新补充教师人,比前3年补充的总数多73人,其中小学科教师补充人,比前3年总数多17人。近五年新改扩建农村教育教学设施面积约36万平方米,是前10年之和。
“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寿县教育进入了机制顺、效益高、管理严、活力显、质量升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两年多的时间,寿县所有学校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升,吸引了很多家长将孩子从外地转入本地就读,农村孩子与城里学生一样享有公平优质教育不再是梦。”邬平川说。
寿县比原规划提前两年于年高质量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认定,教育部考核组将寿县以改革促发展的做法概括为“寿县精神”和“寿县模式”。年12月,寿县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与成效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并荣获优秀奖(全国县级人民政府唯一获此殊荣)。年3月27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生动地报道了寿县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结束采访即将离开寿县时,该县教育局一位负责同志说,在、年度安徽省政府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中,寿县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次,是安徽省自年开展这项考核以来,寿县历史上的首次。(完)
编辑:刘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