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反馈数据显示,上半年,马鞍山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高出全省平均元,绝对值位居全省第一位;同比增长16.6%,跑赢了全省15.3%的增速,增幅排名居全省第二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当涂县七房村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让广大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足。
△螃蟹喜获丰收
促进就业创业奠定增收基础
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的“顶梁柱”,不仅在农民收入结构中占比最重,而且也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最大贡献因素。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达元,同比增长18.8%,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强劲动力。
△石臼湖螃蟹喜获丰收
“稻虾共养”“稻鸭混养”“林下套养”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在马鞍山大地生根结果,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一片土地多重收获的“甜头”。
△《新闻联播》聚焦马鞍山龙虾养殖
在皖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厂化种苗车间里,自动化播种流水线高速运转,育苗车间里,辣椒苗、芦笋苗、花菜苗则正享受着恒温“沐浴”。“工厂化育苗可以有效保证在各种极端天气下蔬菜种苗的正常生产和供应。”该公司经理陈先发说。
△和县工厂化育苗基地
“会”种地变“慧”种地,稳住了农业增收基本盘。近年来,我市在稳定优质粮油、现代畜禽两大重点基础产业的同时,加快和县绿色蔬菜、当涂生态水产、含山精品林果“一县一特”全产业链建设,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特色化、园区化、品牌化、一体化、融合化、智慧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让农、林、牧、渔业中农业经营收入稳步增长。
目前,我市已建成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基地万亩、蔬菜产业基地60万亩,生猪年出栏60万头,生态养殖水面50万亩,培育“三品一标”产品超个。
推动融合发展拓宽增收路径
10月27日,好消息传来,含山县铜闸镇太湖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民张爱国是喜笑颜开,“我们不光美在外在,更美在内里,是实至名归。”她说。
△含山县太湖村
近年来,太湖村依托自身独特旅游资源和环境优势,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盘活现有农村闲置资源,围绕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融合现代农业、乡村民宿、农村电商、休闲采摘等多种业态于一体,建成“和平使命”综合射击拓展基地、手工植染工作坊、“青舍”特色民宿等特色景点,形成“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太湖村特色民宿
“好风景”变成“好钱景”。77岁的杜少琴将自家房屋租给村里,原本破旧不堪、鲜有人住的两层小楼,就摇身一变成为装修一新、房客众多的特色民宿,新房子有了,租金也赚了。“不仅如此,青舍民宿还带动了12名留守妇女就业。”太湖村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吕颖琦表示,年,太湖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1.4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元。
△太湖村特色民宿
像太湖村一样,围绕当涂大青山、江心洲、和县鸡笼山、含山褒禅山等7大片区,金色田园休闲农业园、林海生态农业园等田园综合体相继崛起,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和县王店村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正让农民不仅赚了农业的钱,还沿着农产品加工、农村休闲等产业链延伸出去,获得更多收益。我市目前已建成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园超80个,带动农民就业1.3万人。
深化农业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人,一个都不落!
今年9月底,博望镇所有常住人口都拿到了中国人保财险出具的“乡村振兴保”保单,成为全市首个实现“乡村振兴保”全覆盖的乡镇。而此次参保,居民个人没有花一分钱,80多万元的保费,全部来自兴望公司的分红。
△博望区红阳李龙村
去年,博望镇11个村和新博社区以入股的形式合资成立兴望公司,以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多元发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积极探索以“小城投”优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目前,博望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8个,占比达72.72%,到今年年底,所有村有望全部突破50万元大关。
△博望区百峰村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深做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强扶优消薄”工程,盘活农村山场、荒坡、闲置土地等存量资产,多形式壮大集体经济,释放财产性收入红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益。
农业农村工作
说一千、道一万
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为马鞍山点赞
记者邓婷婷通讯员俞卉蓉
图片储灿林王文生唐焱
原标题:《人均元,高出全省平均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