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车轮滚滚向前,传统的乡村记忆是否还有存在价值?现代化脚步不断加快,乡村的未来又在哪里?行走在含山大地,我们找到了答案: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让老百姓幸福满溢……
近年来,含山县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建设目标,因地制宜、统筹推动,建成并通过验收41个省级中心村和26个市级中心村,建成美丽集镇7个,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4个、示范村13个,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含山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近日,记者带着“五问”走进这片土地,探寻这背后的实践经验。
一问“大方向”,建设如何因地制宜?
绿色是含山最鲜亮的底色,生态是含山最宝贵的财富。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是含山县不变的指引。该县从全域思维、全局视野进行整合、谋划,注重“点线面结合”,突出农村本土风貌,在方案设计、项目建设和村庄美化上力求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全方位改造中心村和重点示范村,打造S、S等精品示范线路,以此整村推进、梯次提升、全域覆盖,全面打造“生态好、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画卷。
二问“台柱子”,工作如何深入推进?
在含山,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督查调度,加强考核奖惩,加大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就如一根“指挥棒”,高位推动着县级牵头抓总、部门分工协作、镇村具体实施。基层党组织成为“主心骨”,广大村民成为“主角”,该县在美丽乡村选点、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加强“村民大管家”、村民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通过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等方式,把美丽乡村建成农民心坎上的民生工程。
三问“钱袋子”,产业如何兴农富民?
林头镇青龙村民组大彭村发挥生态优势,建设苗圃基地,打响“绿美青龙”品牌;仙踪镇六衖村民组桂门关村挖掘人文历史,打造“石头部落”,获批省AA级旅游村……
近年来,含山县立足各村文旅资源和农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推动集体经济壮大和美丽乡村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基本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人有增收技能”。目前,全县共建设成“祁门麻油”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桥联菱角”等4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塔岗土鸡”等4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四问“扫把子”,环境如何内外兼修?
含山县严格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以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为重点,重点建设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抓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卫生改厕一体化推进。
在建设过程中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形式主义,优先使用基础建材、种植乡土树种,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块自主建设小菜园、小竹园、小果园,打造清新宜居家园。同时,坚持建管并重,形成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多方管护体系,创新推动农村厕所“一站两体系”,巩固改厕成果。
五问“大舞台”,乡风如何点亮农村?
穿行含山美丽乡村,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成了传播文明、教育群众、美化家园的新窗口,村民大舞台、健身广场上休闲、健身、娱乐活动一场接一场。近年来,含山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风建设紧密结合,健全美丽乡村中心村“一约四会”制度,大力开展五星文明户、文明庭院等评议创建活动和“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推动群众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文明之灯正在美丽乡村点燃。
来源:马鞍山日报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五问”含山探寻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