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望梅止渴”的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语出《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十九年(年),“秋七月,公征孙权。冬十月,公自合肥还”。故事说的是魏武帝曹操第三次越巢湖伐吴,七月天气炎热,行军途经安徽省含山县梅山村,士兵口渴难熬,曹操站在山道上指着前面遥远的地方说:“前有大梅林”,士兵争先恐后地前进,其实此山过去十几里是濡须河中游,很快有了充足的水源,士兵们虽然被骗依然很高兴,这就是大家耳熟能祥的“望梅止渴”成语来源。殊不知,还有一个小故事,也有一样的民间偈语,那就是望临安山核桃止饿。元末的大起义是个动乱的年代,黎民百姓民不聊生,只得纷纷走上造反的道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其中一支起义军的首领,和他最得力的助手军师刘伯温,当时正是元朝军队镇压起义军最残酷的时候,朱元璋只得率领大家躲到了今天浙、皖交界的天目山区,当时是临安一带,部队行走到半路上就没有了粮食,大家只能慢悠悠的往前走。刘伯温骑在马上想到士兵士气不振是饿着肚子的原因,他就跑马到山上,看见前方有一片野生核桃林,就想到了望梅止渴的事,大声的鼓励士兵们说:“大家快向前!前方有神仙果!”士兵们一听也都鼓起劲来奋力向前。果然到了核桃林下,刘伯温命令大家摘核桃充饥,他拿来一个,咬开品尝,他发现果子肉质虽然鲜美,但是仁外膜衣苦涩难当,好多士兵都认为受到了欺骗,根本没有什么神仙果,都失望的扔下了果子。可是这难不倒大军师,他想起曾经看到当地农妇有将野菜水煮去涩制作干菜的方法,灵机一动,如法炮制,果然味美,于是发动军士采集,不仅得以佐军粮,让大家吃饱了肚子,后来也就有了当地民间“望临安山核桃止饿”小故事流传开来。这种果子当时还被运往杭州城换得军需铁器,从此带动山民开发利用这一独特果品,因此,山核桃还有“大明果”的美名。正是这小小的果子救了他们,让起义军免于挨饿,也造就了一个辉煌的王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47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