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字,配地图11张,阅读时间据个人喜好而定,请妥善安排时间。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马鞍山市行政区划范围。
先秦时期,今马鞍山市地区先后归属吴、越、楚等国。及至秦朝统一后,开始设郡置县,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中。
秦朝上图为秦朝末期。此时今马鞍山市境内存在上图两县,分属九江郡和鄣郡。
历阳县,秦置,即今和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因南有历水,故曰历阳。西汉为九江郡都尉治,东汉为扬州刺史治,东晋以后历为地级行政机构治所,直到清朝。
丹阳县,秦置,即今马鞍山和南京的两个丹阳镇行政建制的起源。唐朝时其县级行政建制废,未延续下来。
西汉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马鞍山市境内存在上图四县,分属两郡。
石城县,西汉置,县城位于今马鞍山市东。三国时期程普为丹阳都尉,居石城,即此。隋灭陈时废,未延续下来。
阜陵县,西汉置,县城位于今和县西。东汉时曾封汉光武帝之子刘延为阜陵王,后数次废置,最后一次在东晋时废,未延续下来。
西晋上图为公元年西晋时期。此时今马鞍山市境内存在上图四县,分属淮南郡和丹阳郡。
乌江县,西晋太康六年(年)置,即今和县乌江镇行政建制的起源。明朝时彻底降级成镇,县级行政建制未延续下来。
于湖县,西晋太康二年(年)置,县城位于今当涂县,但并不是今当涂县行政建制的其余。隋灭陈时废,未延续下来。
隋朝上图为公元年隋朝时期。此时今马鞍山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分属历阳郡和丹阳郡。
当涂县,东晋时期侨置,即今当涂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最初的当涂县没有实土,只存在名义上。隋开皇九年(年)废丹阳、于湖县,移当涂县治姑孰城,即成上图的行政区划。
历阳郡则是西晋永兴元年(年)置,治历阳县,后废。隋大业初改和州为历阳郡,辖区如上图。
唐朝上图为公元年唐朝时期。此时今马鞍山市境内存在上图四县,分属和州和宣州。和州是上文的历阳郡改名而来,宣州则是今宣城市行政建制的前身。
含山县,唐武德六年(年)置,即今含山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根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以县境众山所含,故名”。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北宋上图为公元年北宋时期。此时今马鞍山市境内同时存在两个地级行政机构治所,即历阳和当涂。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年)置太平州,治当涂县,取年号首二字为名。辖境除今马鞍山市江东地区外,还包括半个芜湖市地区。
元朝上图为公元年元朝时期。和北宋时相比,太平州改为太平路,和州属庐山路管辖。并不是说和州不存在了,而是成了属庐山路管辖的第三级行政单位,其本身还是管辖着数县。
明朝上图为公元年明朝时期。此时马鞍山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分属太平府和和州。
之前的乌江县已降级成镇,和州附县只有一个含山县。而东边的太平府辖区变化不大,还管辖如今的半个芜湖市。
在今马鞍山市这一带,清朝延续明朝的行政区划,故不累述。
民国初期上图为公元年民国初期。民国初期北洋政府打破了传承千年的行政区划,今马鞍山地区西边属安庆道管辖,东边属芜湖道管辖。年道废,各县直属省。
建国初期上图为公元年建国初期。年解放之初,西边的和县和含山县属巢湖专区,专员公署驻巢县(今巢湖市)。东边的当涂县属芜当专区,专员公署驻当涂县。
不久后两个专区均被废,辖县划入芜湖专区。
而马鞍山因工矿的发展,建国后行政建制变化迅速。年置马鞍山镇,属当涂县。年置马鞍山矿区,属芜湖专区。年置马鞍山市,便已成省辖市。到了年,划当涂县为市辖县。
当代随着年和县和含山县的划入,年博望区的设置,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马鞍山市行政区划史,和县行政建制的历史最为悠久,秦朝时便已建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且本土最早的地级行政机构也是以和县为治所,一直延续到清朝时期。
当涂县从北宋开始,也是地级行政治所。太平州、太平路、太平府一直延续到清朝,在建国初期,也是芜当专区的治所,但并没能延续到现在。
最后说说马鞍山市,年到年一年一个级别,从建镇到建市仅仅两年。发展速度令人咋舌,后来居上成了这一带的中心。
笔者已完结川、粤、桂、闽、赣、湘、贵、浙、鄂行政区划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