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记者驱车来到新化县圳上镇曙光村丁字岩组,看到工匠们正在用木材和三合板给丁字岩公路桥铺设拱桥模板,以便日后浇筑钢筋混凝土,预计今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说起修建这座大桥的曲折历程,离不开七旬残疾老人陈顶怡多年的执着和奉献,更离不开吉庆、圳上两镇党委政府和县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
(10月21日丁字岩公路桥的施工现场。陈德雄摄)
渡船破损河难渡,三村百姓盼修桥
油溪河是资江的一级支流,以溪水清亮如油而得名。它发源于冷水江市锡矿山街道办事处高峰村(原矿山乡)盖头山,溪水流入车田江水库后,再经车田江、田坪、温塘、坐石、晨光、崇山、半山等地,转向西南,经过东富,在油溪乡地段注入资江,全长67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这条河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先后建有铁山坝、建军、晨光、桐子滩等水电站,为国家电网源源不断输送电力。
吴家下渡口位于圳上镇曙光村、吉庆镇朝晖村和白溪镇坪溪村的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新化通往安化的咽喉要道之一。过去,在这个偏僻落后的地方,乡亲们依靠架在河上的一座简易木桥过河。自从铁山坝水电站蓄水发电后,木桥被水淹没,两岸百姓就集资造了一艘渡船,雇用船工摆渡过河。可是,一旦遭遇大雨,河里波涛汹涌,乘船过河险象环生,曾有多人不幸落水身亡。20年前,这艘渡船由于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无法继续使用,三村百姓迫切希望在此地修建一座连接两岸的桥梁。当地村民陈顶怡、王福仁、鄢自继和陈远湘等人自发倡议修桥,他们的提议得到了三个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于是,陈顶怡老人的修桥梦就这样开始了。
残疾老人到处奔走,申请政府立项修桥
今年79岁陈顶怡是新化县圳上镇曙光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他和妻子在家靠务农为生,生育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大儿子从部队转业,现在娄底工作,二儿子自己创业,三个女儿都已成家立业。陈顶怡的家庭负担并不重,也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年,在家人的陪同下,行动医院诊断,发现股骨头严重坏死,不得不花钱动了手术。从此以后,他依靠拄着两根拐杖行走。他是个身材不高、单薄瘦弱的残疾老人,但在他饱经风霜、布满皱纹的脸上,时时洋溢着乐观、朴质的笑容,从他谦逊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份淳朴和善良。在记者采访时,他拿起放在凳子旁边的两根拐杖,在讲述自己不寻常的经历后,把底磨穿后又加固了5次的拐杖给记者看。
说起吴家下修桥的事情,要追溯到年。那年农历2月19日,陈顶怡和几位村民去油溪河畔的吴家下渡口附近察看地形,商量着如何在此处修桥,以方便两岸人民往来。农历5月20日,村里的一些老同志、老干部聚集在一起,正式开会讨论修桥事宜,并自发成立由9人组成的吴家下修桥筹备委员会。农历7月20日,陈顶怡拄着拐杖来到长沙,找到时任省扶贫办主任邱放杰(新化吉庆人),讲述了当地情况和村民迫切修桥的愿望,希望得到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邱放杰告诉他,修桥的事情归口交通部门管理,要通过县政府立项上报才能进行。他让陈顶怡先回村里写好报告,再逐级上报,争取早日立项。
陈顶怡回到村里后,就组织大家准备材料,向各方发出倡议。其间,他四进长沙,三上娄底,六去县城,请求在外工作的家乡人捐款支援,申请修桥立项。年7月,由吉庆、圳上、白溪三镇的人大代表联名,向县人大提出议案,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在三镇党委政府和娄底日报、娄底晚报和娄底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