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年),董卓率兵进攻洛阳,废少帝,立刘协为帝,自任相国,独揽朝纲。这一年,曹操34岁,时任西园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因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逃出京师洛阳,在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境内)“散家财,合义兵”,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这一年,刘备28岁,比曹操小六岁,时任中山郡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东南三十里)县尉。后来朝廷下令,如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选淘汰。刘备以军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该郡督邮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消息,到督邮入住的驿站求见,督邮称疾不见,刘备冲冠一怒,将督邮捆绑起来鞭打两百,然后与关羽、张飞弃官逃亡。
同年,孙权7岁,比曹操小27岁。当年,孙权的哥哥孙坚任长沙太守,起兵响应讨伐董卓的关东(今函谷关以东)联军,孙权跟随长兄迁居至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
刘备弃官逃亡,先后先加入毌丘毅的队伍,又投奔公孙瓒的门下,再归属陶谦,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让他驻军小沛(今江苏省沛县)。
董卓死后,群雄争霸,天下更加混乱。建安元年(年),曹操为成就一番霸业,迎汉献帝到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取得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优势。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
建安三年(年),吕布派军队攻破沛城,俘获刘备妻子,刘备单身逃走,在梁国(今河南省商丘一带)国界相遇曹操,于是与曹操联合进攻吕布,吕布投降,刘备劝曹操杀死了吕布,然后跟随曹操回到许都,曹操上表封刘备为左将军。
接下来曹操对刘备“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意在把他招到麾下,然而刘备却在暗中与车骑将军董承密谋诛杀曹操,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下手,曹操浑然不觉。
谋士程昱对刘备存有戒备心,劝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意思是,我看刘备有雄才大略,又很得人心,早就不会甘心于人下,未免后患,不如早点除掉他。
曹操却说,“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意思是,目前正是招揽英雄之时,为杀一个人而失天下人心,不合适。
本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建安四年(年),曹操让刘备带领兵马去徐州截击袁术,程昱与郭嘉都对曹操说,“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意思是,明公前日不除掉刘备,我等的见识实在是不如明公啊!今天借给他军队,其人必有异心。
曹操听了程昱与郭嘉之言,这才后悔了,于是派兵马追击刘备,除掉他,可惜刘备跑得飞快,追不上了。于是,曹操亲自东征刘备,刘备战败,投奔袁绍。
建安五年(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执掌江东,这一年孙权18岁,曹操上表汉献帝任命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与曹操暗中来往、孙暠企图夺权,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一带)等郡县数万山民伺机作乱。孙权以张昭为文臣之领袖,周瑜为武将之魁首,君臣同心,文治武功,稳定了江南局势。
建安六年(年),曹操再次亲自讨伐刘备,刘备往投刘表。刘表以上宾之礼对待刘备,让他军屯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后来屯兵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
建安十三年(公元年),曹操统一北方,自为丞相。同年七月,南征刘表,刘表病死,次子刘琮代立,投降曹操,刘表率军离开樊城。
曹操将主力撤往北方,只留下部分军队守卫江陵和合肥,转入了战略防御。
本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曹操占领江陵后,给孙权写信说“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然后率领数十万大军顺江南下,遭遇孙刘联军的抗击,曹操兵败赤壁,留下部分军队守卫江陵与合肥,主力撤回北方。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之局面,建安十四年(年),孙权与刘备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相见,巩固了孙刘联盟。
建安十八()春天,曹操率大军南下讨伐孙权,进军濡须口(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攻破孙权设在长江西岸的兵营,孙权率领7万人马抵抗曹军,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曹操看到孙权军战船武器精良,队伍阵容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写信给曹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在另一张纸上又写道,“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对部下说,“孙权不欺孤。”于是下令撤军,返回北方。
建安二十一年(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车马仪仗与皇帝完全一样。延康元年(年),王太子曹丕篡汉称帝,国号为魏,东汉灭亡。黄初二年(年),刘备在成都武担山之南即皇帝位,国号为汉。黄武八年(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为吴。
曹操、刘备、孙权都是汉末争霸战争中的胜出者,那么为三位帝王写本纪的陈寿在《三国志》中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呢?
本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陈寿评价曹操说,汉末,天下大乱,豪强并起,袁绍虎视中原四州,其强盛无人能敌。太祖(曹操)运筹帷幄,鞭挞天下,运用申商之法术,兼取韩信、白起之良策,招揽贤人,视才授官,各用其长,不念旧恶,最终得以总揽朝纲,成就了帝王大业,这是因为他的智谋最优秀,曹操可谓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啊!
伟人毛泽东称赞曹操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陈寿评价曹操,赞扬了他的功业和才智,称他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总的来讲还是比较客观的,只是将称王称霸的曹操与申不害、商鞅、韩信、白起四个臣子相提并论,似有暗贬之嫌。君不见,陈寿在总评刘备时,将刘备与汉高祖刘邦相提并论,赞誉极高。
本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陈寿评论刘备说,先主(刘备)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待人态度友好,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到了他把国家政务及辅佐太子之事全权托付给诸葛亮,而没有任何的不放心,这对君臣实在都是最公正的人,乃古往今来极佳楷模。
在智谋才干方面,先主逊色于魏武帝(曹操),所以建立的国家地域较为狭小。然而,先主百折不挠,始终不甘心屈居人下,察觉到曹操的胆量必定不能容下自己之时,不只是想到与曹操竞相争夺利益,也想到了避开祸害之方法啊!
伟人毛泽东评价刘备说:“尽管刘备比曹操所见略逊,但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
陈寿对刘备总评应该说不失公允,将刘备与曹操作比较,说刘备的智谋才干不及曹操,因此建立的国家地域较为狭小,然而,刘备百折不挠不甘人下的坚定意志,又有谁能比得上呢?陈寿说刘备有效地避开了曹操的祸害,是夸赞他的智慧,有时也高曹操一筹。
陈寿将刘备比作汉武帝刘邦赞誉极高,有过誉之嫌,不过,这是有原因的,陈寿虽然是晋臣,但在蜀国当过官,对于刘备建立的朝廷来说有君臣关系,所以在《三国志》中称刘备为“先主”,写刘备有溢美之辞,也在情理之中。
陈寿在评价孙权时直呼其名地说,孙权识大体,忍辱负重,能任用贤才为自己出谋划策,像越王勾践那样的神奇,乃英人之杰!所以,他能自作主张控制江东、建立鼎足江东之基业。然而,孙权生性多猜忌,轻率地作出杀戮之决定,这难道就是孙权庇荫子孙享福、给子孙留下的治国好策略?他的后代衰微,以至吴国的灭亡,未必不是由此开始的。
陈寿对孙权的评价,功是功过是过,过大于功。首先,陈寿肯定孙权识大体,忍辱负重,能任用贤才为自己出谋划策,像越王勾践那样的神奇,建立了鼎足江东之基业,然后说他轻率杀戮,为吴国灭亡埋下了伏笔。
陈寿对孙权的评价,似乎失之偏颇。伟人毛泽东早年在《讲堂录》中写道:“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伟人还评价孙权说:“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伟人毛泽东将孙权与曹操并列,评价不低。
年10月12日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