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水旱马槽遗址”你知道在哪里么?先说说它的位置吧——它就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与巢湖市栏杆集镇相邻的塔山(见下图);再说说什么是“水旱马槽”。说白了,就是在一座海拔只有80米左右的山坡上有一片天然的石群,在山顶的一块整石上,一北一南存有两个石槽,两槽之间相隔仅30厘米左右,南侧石槽常年有水,而北侧石槽却滴水无存。这是一处更多存在于人们口口相传,而实际能找到现场几率不大的“野”景点。沿途分别问了包公镇小包村的一位大姐、大包村包氏第38代传人65岁的包大叔,以及下黄村80多岁的黄爷爷(见下图)等一干人等,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得以接近、目睹水旱马槽的真面容。据说,“水旱马槽”所在的塔山,原来一座是无草、无树的小秃山,后来,或是感觉这个名字不雅,好像说当地“秃”字与“塔”字发音接近(“秃”在当地发“te”平音),秃山后来就变成了塔山;或是这座小山当初真的曾经建有一座塔,才有了塔山的称谓。如今却也莫衷一是、无人深究了。到了现场才知道,塔山算是一座小孤山了(见下图)。登高远望,周围相对开阔,以至于感觉四周哪里都可以上来。开始爬山,我喜欢这种脚踏沙土路、亲近草田地的感觉……回归自然岂只是鸟儿们的理想,每个人的心底里其实也都有同样的梦想。眼前可以看到一处坐北朝南、前后二进的小庙。小庙的前面,是一个铸铁的香炉。它们的正前方,就是充满神秘色彩和历史传说的“三国水旱马槽”了。两个石槽位于一处东西长约7米、南北宽约5米的整片石块上,北边的石槽东西长约2.5米,南北宽约1.5米,干旱无水。春节期间看来有人来在这里放鞭炮了,里面多有碎屑;南边这个石槽东西长约1.5米,南北宽约1米,里面果然蓄满了水(见下图)。石槽到底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它与三国究竟有什么关系;望梅止渴的故事真的发生在这里么?怎么才能找到这里呢……这些疑点一下子涌了出来!之前也曾从网上查找了“水旱马槽”的相关资料,其中很大一部分对于到底哪个石槽有水、哪个石槽没水的描述是错误的。在此更正一下——是北边大石槽无水、南边的小石槽有水!你可以这样联想:塔山的南边就是一望无际的巢湖啊(见下图)!现场目测,这个山坡有许多这种球状岩石,像是火山岩。因此可以初步判断,这里应该就是一座死火山。从石槽的造型来看和内部刻痕来看,石槽肯定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开凿的。那为什么一个有水、一个无水呢?走近一看就知道了——北侧这个大槽下面有个裂缝,当然就存不住水了;南侧石槽有水,还和这里的降雨有关。截止刚才,这里还下了两天的春雨呢。俗话说,天无百日晴,比如南侧石槽的存水还没晒干,一场雨下来,就又给补满了(见下图)。东汉时,曹操争战往返于庐子国(也就是今天的合肥),到建邺(也就是现在的南京),途中将塔山作为驿站。现在站在这个位置四看,依然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实属战略要地。曹操父子的战马即可在水马槽饮水、在旱马槽吃料……如此以来,就有了“三国水旱马槽”的故事了。相传,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就在发生在这里,当初附近还修建了一座“望梅亭”(见下示意图),可惜在年时因战事需要被拆除。当然,也有人说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安徽马鞍山市含山县的。而实际上,正史是没有记载过望梅止渴这件事的。我们现在知道的,是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假谲jué》,而且《世说新语》也没有详细交代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诸如发生在“征张绣”途中的说法更多也是来自演义——到底在哪里,不必细究,也无从细究。至于怎么到达这里,不要学我这般辛苦地找寻,从导航APP上输入“三国水旱马槽遗址”即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