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饴孙《三国职官表》:“魏相国上公一人,第一品。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建安十八年,魏国初置丞相,二十一年改为相国,黄初元年改为司徒,甘露五年复置相国。前后居是官者四人。……蜀曰丞相。章武元年置,建兴元年开府,军国事无大小皆听裁决。诸葛亮薨,因阙。居是官者一人。……吴曰丞相。黄武初置。宝鼎元年分置左右,建衡中复旧。居是官者十一人。”又言:“魏司徒公一人,第一品,主民事。鱼豢曰:‘契为司徒,百姓和亲,夔主宾客,远人毕至。是其职也。’黄初元年改相国为司徒,与太尉﹑司空为三公。居是官者十一人。……蜀同。章武元年置,居是官者一人。……吴同。宝鼎三年置,居是官者三人。”
今据《三国志》诸《帝纪》、《主传》;万斯同《历代史表》中《魏国将相大臣年表》、《魏将相大臣年表》、《吴将相大臣年表》作此表,在位年数不足一年者,按一年计算。
曹魏相国
年司马懿曾被任为相国但辞而不受,死后追封相国。
蜀汉丞相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
东吴丞相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载:“(黄武)四年夏五月,丞相孙邵卒。”
各国司徒
魏国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载:“(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勋,大理为廷尉,大农为大司农。”
《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载:“另文帝即王位,拜(华歆)相国,封安乐乡侯。及践阼,改为司徒。”
蜀汉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
吴国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载:“(宝鼎)三年春二月,以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为司徒、司空。”
上表中不著名且较重要人物介绍
孙邵
(没有传世画像)
孙邵(16年-年),字长绪,北海人,孙吴首任丞相。身长八尺。
东汉末年,他在北海太守孔融手下任功曹,被孔融赞有“廊庙才”,后来,孔融投曹操,孙邵便随振武将军刘繇南下江南,后孙权封他为卢江太守,迁任车骑长史。
黄武初年,孙权封为吴王,任命孙邵为丞相、威远将军,封阳羡侯。与张昭、滕胤、郑礼等参考周、汉二朝,撰定朝仪。任命期间遭到诋毁,孙邵上书辞位请罪,孙权释放并令孙邵复职丞相。黄武四年夏五月逝世,享年6岁,谥肃侯。
但是史书对于其事迹记载极少,以致有不少学者对于其担任东吴第一任丞相的原因提出不少假说。
《三国志·吴主传》裴注引《吴录》:邵字长绪,北海人,长八尺。为孔融功曹,融称曰“廊庙才也”。从刘繇于江东。及权统事,数陈便宜,以为应纳贡聘,权即从之。拜庐江太守,迁车骑长史。黄武初为丞相,威远将军,封阳羡侯。张温、暨艳奏其事,邵辞位请罪,权释令复职,年六十三卒。
《三国志·张昭传》注引《吴录》:昭与孙绍、滕胤、郑礼等,采周、汉,撰定朝仪。
《三国志集解》:赵一清曰:孙绍即孙长绪,本作“邵”。
唐·许嵩《建康实录·卷一·吴太祖上》:四年夏五月,丞相孙劭薨,谧曰肃。孙劭字长绪,北海人。身长八尺。初为北海相孔融功曹,融以为廊庙之才。汉末随刘繇过江归国,累拜车骑长史,为吴首相,封阳羡侯。
陆凯
陆凯(年-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陆逊族子。三国时孙吴后期重臣,官至左丞相。
黄武初年(年-年)曾先后担任永宁长、诸暨长,在两地都有政绩。后出任建武都尉,开始领兵。但即使身居武职,陆凯依然保持著读书的习惯。领兵,但身任武职的他仍手不释卷,经常阅读,尤其喜爱扬雄所撰的《太玄经》一书,曾为此书作注。
赤乌五年(年,魏正始三年,蜀延熙五年),孙权封陆凯为儋耳太守,令他与与将军聂友率军三万进攻朱崖(今雷州半岛一带)、儋耳(今海南岛)两地,战后于朱崖设郡(郡治今广东省徐闻县),陆凯因功升为建武校尉。
赤乌十三年(年,魏嘉平二年,蜀延熙十三年)十二月,魏将王昶、州泰、王基攻侵犯江陵(今湖北市荆州市),吴国守将朱绩被击败,孙权派遣陆凯和将军戴烈前往增援,但无功而返。
五凤二年(年,魏正元二年,蜀延熙十八年),陆凯率军赴零陵(郡治今湖南省永州市)讨伐山贼陈毖,成功将陈毖斩杀,因功封巴丘督、偏将军,封都乡侯,同年又转为武昌右部督。
同年春正月,魏淮南守将毌丘俭、文钦率军西进,讨伐魏国权臣司马师,与司马师大军在乐嘉(今河南省商水县东)交战。闰正月,吴国丞相孙峻、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等趁机率军袭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陆凯也受命率军前往。结果吴军刚走到东兴(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就听说毌丘俭、文钦已经失败,后来文钦率淮南残军数万人投奔吴国,吴军与魏军交战,互有胜负。战后,陆凯又升为荡魏将军、绥远将军。
永安元年(年,魏甘露三年,蜀景耀元年)十月,孙休继位,陆凯升为征北将军,假节,遥领豫州牧。
元兴元年(年,魏咸熙元年)七月,孙皓继位,大行奉赏,陆凯被拜为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甘露元年(年,晋泰始元年),孙皓迁都武昌。这一年,晋国取代了曹魏。
宝鼎元年(年,晋泰始二年),先前派往晋国的使臣丁忠回到武昌,告诉孙皓晋国疏于防备,劝他趁机袭取弋阳郡(郡治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孙皓向群臣征求意见,陆凯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孙皓表面上听从了陆凯的意见并未出兵,但最后还是与晋国绝交了。八月,孙皓分置左、右丞相,陆凯出任为左丞相,右丞相则是孙皓的亲信万彧。次年春,孙皓改派右丞相万彧代替陆凯镇守巴丘。
陆凯担任丞相期间,多次上疏直谏,言词激烈之时,甚至将孙皓与古代亡国的暴君桀、纣相提并论。陆凯反对孙皓的穷兵黩武、苛政酷刑、奢侈享乐,建议他任用贤能,与民休养。同时他自身通晓卜筮,曾利用民谣、天象劝说迷信的孙皓还都建业。据说陆凯曾试图与右大司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合谋废掉孙皓,后因左将军留平反对而放弃。
建衡元年(年,晋泰始五年),陆凯身患重病,孙皓派中书令董朝询问他还有什么要说的,陆凯表示何定和奚熙这些人都不值得依赖,劝孙皓重用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滕脩、陆喜、陆抗。同年十一月,陆凯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孙皓对陆凯屡次拂逆他的旨意早就有所不满,何定也多次谗言中伤陆凯。但碍于陆凯的身份和他家族势力的庞大,孙皓对他始终有所忌惮。等到陆凯死后,孙皓便将陆凯在外领兵的儿子陆祎召回;在陆家另一位重臣陆抗于凤凰三年(年,晋泰始十年)去世后,孙皓于天册元年(年,晋咸宁元年)下令将陆凯全家流放到建安(今福建省福州市)。
臣受国恩,奉朝三世,复以余年,值遇陛下,不能循俗,与众沈浮。
若比干、伍员,以忠见戮,以正见疑,自谓毕足,无所余恨,灰身泉壤,无负先帝,愿陛下九思,社稷存焉。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陆凯上书
张悌
张悌(?-年),字巨先,襄阳郡(郡治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期孙吴末代丞相。
张悌年轻时就很有名气,曾受到过诸葛恪的提拔,在孙休时期曾出任屯骑校尉。
永安六年(26年,魏景元四年,蜀炎兴元年),魏国大举伐蜀,当时许多吴国人都认为曹魏被司马氏掌权以来叛乱不断,已经气数将尽,这次伐蜀必会失败。张悌却认为,司马氏接连三代掌握魏国大权,已经成功地收服了人心,如今的魏国比以前更加强大,反而是蜀国已经走到了末路。魏国即使是这次伐蜀失利,回去重整军备再来征讨即可。吴国许多人都嘲笑他的想法,不久后,蜀国果然向魏国投降。
元兴元年(年,魏咸熙元年)七月,吴主孙休病逝,由孙皓继位。翌年十二月,司马炎取代魏国,建立西晋,成为东吴的心腹大患。建衡元年(年,晋泰始五年),吴国重臣左丞相陆凯身患重病,临死前向孙皓推荐张悌、陆喜、陆抗等人,希望孙皓予以重用。
几年后,张悌被升为军师。张悌身担重任之后,迎合当时的风气,扶持包庇手下,被当时的舆论所讽刺。
天纪三年(年,晋泰始五年),张悌由军师加封为丞相、山都侯,与何植、滕脩等人统管军事。不久后,晋武帝派司马伷、王浑、杜预、王濬等率军二十馀万人,兵分六路,大举伐吴。天纪四年(年,晋泰始六年)正月,王浑军向横江(今安徽省和县)进发,接连进克吴军要塞。张悌奉命与丹阳太守沈莹,副军师、右将军诸葛靓,护军孙震率领精兵两三万人前往迎战。
大军进至牛渚(今安徽省当涂县北),与王浑军隔江相对。副将沈莹料定长江上游的荆州必将失守,建议张悌固守于此,以逸待劳,等待晋国水军到了后决一胜负,如果轻易出击,一旦大败,后果不堪设想。张悌则认为,如果等到晋国水军从蜀地攻过来,吴军一定军心大乱,局面将难以收拾,不如趁现在渡江决战,如果能赢便可率逆江而上,乘胜迎击由蜀地而来的晋国水军。于是率军渡江西进,在杨荷桥包围了晋将张乔的七千兵马,迫使张乔投降,取得首捷。副将诸葛靓建议张悌将降军全部杀掉,免留后患,被张悌以“杀降不祥”拒绝。
张悌安抚降军之后继续西进,在版桥与晋将张翰、周浚结阵对峙。沈莹率领以陷阵闻名的丹阳锐卒三次冲阵都未能攻破晋军的阵型,退兵时出现破绽,被晋将薛胜、蒋班趁机进攻,吴军阵势顿时土崩瓦解,先前的降将张乔趁乱在后方叛变,吴军因此大败,死伤惨重,张悌被晋参安东军事刘彪生擒,终与孙震、沈莹全都被俘斩,传首洛阳,仅诸葛靓逃归。
吴军大败,诸葛靓和五六百名士兵撤退,经过接张悌,张悌不肯撤退并说:“且天下之存亡总有定数,岂只我一个所知道,如今何故不自取而死呢?”。流泪对诸葛靓说:“在我还是儿童的时候,是阁下的丞相提拔,我经常担心自己不能死得其所,辜负名贤的照顾。今我以身为社稷殉国,又为什么要逃走呢?不用牵着我了”。诸葛靓流泪放手,走了百余步,已看到张悌被晋军所杀。
张悌全军覆没后,吴国再也无力回天,不久后便向晋国投降。
韩暨
(没有传世画像)
韩暨(年代-28年4月10日),字公至,南阳堵阳人。秦末将领韩王信的后代。东汉末及三国时曹魏官员。
韩暨的祖父韩术官至河东太守,父亲韩纯官至南郡太守。韩暨同县豪族陈茂,曾经诬陷中伤韩暨父兄,几乎令他们判死刑。韩暨表面上没有反应,但却暗地里储钱及寻找死士,最终杀掉陈茂,以他的人头墓祭祀父亲,韩暨亦因此出名。后举孝廉,司空辟命,都不应命,更加改名换姓,隐居于鲁阳山中。当时又遇到山民结党作贼,要四处抢掠。韩暨于是买了牛和酒宴请他们的首领,向他们陈说安危利害,最终山民解散,没有当贼作乱。后来为避袁术征召,又迁到山都山上。后来刘表又以礼辟命,韩暨又逃到孱陵边界居住,在当地得到人们敬爱,令到刘表愤恨,韩暨害怕,只好应命,任宜城长。
建安十三年(年),曹操占荆州,辟命韩暨为丞相士曹属。后任乐陵太守,监冶谒者。因为冶炼用的马排效率不高,于是改用水排,效率是用马排的三倍。任内七年,器具都充实,获朝廷下诏褒赞,加司金都尉,班亚九卿。曹丕称帝后封宜城亭侯。黄初七年(年),迁太常,进封南乡亭侯。
当时魏国代汉,新都洛阳,制度还未完备,宗庙等都留在邺城。身为太常的韩暨建议迎邺的神主到洛阳,建洛阳庙,四季定时参祭,尊崇正规礼仪而废弃其他祭礼。在职八年后以病辞职,任为太中大夫。
景初二年因卢毓推荐,于二月癸卯(28年2月12日)下诏被任命为司徒,同年四月庚子(4月10日)逝世,年逾八十,谥恭侯。
何曾
何曾(年-年1月12日),字颖考,陈国阳夏县人。三国时曹魏及西晋官员,曹魏太仆何夔之子,东汉车骑将军何熙的玄孙。为人好学博闻,与袁侃齐名。在晋历任太保、太傅、太宰。
何曾年轻时父亲就逝世,何曾继承父亲阳武亭侯的爵位。曹叡仍是平原侯时,何曾就曾任平原侯文学;曹叡即位后历任散骑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给事黄门侍郎和散骑常侍。后又出任河内太守,得到有威严的称誉,后又任侍中。
齐王曹芳继位后,辅政的大将军曹爽专权,架空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正始八年(年),司马懿称病回避曹爽,何曾亦称病离职;正始十年(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得雒邑的控制权,曹爽只好交出权力,随即遭司马懿族灭,何曾才再上任任职。嘉平年间,任司隶校尉。当时抚军校事尹模恃著得宠而滥权,并且积累不少不法而得的财富;朝中人人都不敢告发他,但何曾却勇于弹劾他,告发他的不法行为,因而得到朝廷称许。何曾又曾参与嘉平五年(25年)司马师废黜曹芳的事。
何曾任司隶校尉多年后迁任尚书。正元年间改任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临行时大将军司马昭更命儿子司马炎和司马攸送别数十里。后迁任征北将军,进封颍昌乡侯。咸熙元年(年)三月转任司徒,封朗陵侯。咸熙二年(年),司马炎继位晋王,任命何曾为晋国丞相,加任侍中。
不久何曾与裴秀和王沈等人劝司马炎进位皇帝。同年,司马炎受魏元帝曹奂禅让,后任命何曾为太尉,进爵朗陵县公,食邑一千八百户。泰始三年(年)任命何曾为太保,仍任侍中。泰始九年(27年)又加领司徒。咸宁二年(年)任太傅。咸宁四年(年),因何曾多次以年老而请求退休,司马炎任命他为太宰,朝会可剑屐乘舆上殿,又赐钱帛。每次召见时都可以带平时的食物和衣饰随行,并带二子跟随。当年十二月丁未日(年1月12日)何曾逝世,享年八十岁;司马炎在朝堂以素服举哀,又赐钱帛、棺材和陪葬衣饰。后来议论谥号时,博士秦秀根据谥法中“名与实爽曰缪,怙乱肆行曰丑”,建议何曾谥为缪丑公,司马炎不听从,自行赐何曾谥孝公。太康末年,儿子何劭又自己上表请改谥为元。
何曾曾猛烈抨击阮籍居丧时无礼,因而在司马昭前与阮籍对质,虽然司马昭最终都不惩处阮籍,更希望何曾容忍阮籍,但何曾指责阮籍时都引述证据,辞理甚为恳切,令当时的人都十分敬惮他。
何曾从来都没有对音乐和色情嗜好。而年老后,与妻相见都会整正衣冠,相敬如宾。
何曾性格豪华奢侈,帷帐、车乘和服饰都极尽绮丽。其馔肴质素更胜过王侯家,即使是皇帝在朝会以外私下接见,都不会吃宫中太官准备的菜肴,反而向何曾取食。另史载他“蒸饼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者”,皆可见他极高要求的奢华生活。
何曾表面宽厚但内心容妒嫉和憎恨人,如都官从事刘享曾上奏何曾的奢侈行为,但司马炎都以他是朝中重臣而不问罪。后来何曾辟命刘享为掾,有人劝刘享不要应命,但刘享以为何曾贵为至公,不会记私仇,最终应命。但其后何曾却常因为小事而对刘享施杖刑。
何曾亦曾参与贾充的朋党之争,虽然何曾较贾充年长,但卑下地依附贾充势力。有次贾充与庾纯酒后争论,并斥责贾充不敬长者和弑君。事后何曾议政时又贬抑庾纯,遭到正直人士非议。
丁固
(没有传世画像)
丁固(年-27年),字子贱,原名丁密,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三国时孙吴后期重臣,历任尚书、廷尉、左御史大夫,官至司徒。
丁固的父亲在他年少时就逝世,他随母亲长大。为人安贫守道,恭敬长辈,曾扶助贫寒的族弟。仕吴后被孙权任命为尚书,在二宫之争时支持太子孙和。
太平二年(年)八月,会稽南部(会稽南部都尉治今福建省福州市)、鄱阳(郡治今江西省鄱阳县)、新都(郡治今浙江省淳安县)先后发生叛乱,时任廷尉的丁密与步兵校尉郑胄、将军钟离牧奉命前往讨伐。
永安五年(年)冬十月,丁密与孟仁被吴主孙休任命为左、右御史大夫。不久改名丁固。甘露元年(年)九月,吴主孙皓迁都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丁固与右将军诸葛靓奉命镇守故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宝鼎元年(年)冬十月,永安(今浙江省德清县)山贼施旦劫持永安侯孙谦叛乱,聚众万馀人攻打建业,丁固与诸葛靓率军出城迎战,击退施旦,将孙谦救出。
不久,孙皓将都城迁回建业。同年十二月,与陆凯和丁奉密谋废孙皓并立孙休儿子为君主,因留平的反对使这计划作罢。
宝鼎三年(年)春二月,丁固与孟仁分别改任为司徒、司空。凤凰二年(27年),丁固逝世,享年七十六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