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园林中,除了背驮着碑的石龟外,似乎很少见到“龟”的身影,殊不知“龟”也经历了图腾化、灵异化、政治化到世俗化的过程,我们如今见到的更多的是以“隐形龟”的形式出现的。

作为动物的龟类属于龟鳖目,栖息在地球上已有二亿多年,是最古老的动物之一,鼋龟与龙凤麟并列为中国古代文化“四灵”。对龟和类似动物的崇拜也是早期华夏文化的特征。

甘肃康乐县首次发现乌龟图案彩陶壶,距今约年,属于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壶身上画有四只造型各异的乌龟,线条简洁流畅,形态逼真传神。说明原始先民就已经将乌龟作为渴望长寿、寄托美好愿望的自然图腾来崇拜。

人们早期崇拜对象是天鼋。《说文解字》:“鼋,大鳖也。”《尔雅翼》更说:“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五十多件殷周青铜器上铸有“天鼋”两个字的族徽,具有类似图腾符号的性质。《国语周语下》:“我姬氏出自天鼋。”黄帝号“轩辕氏”,郭沫若先生指出是“天鼋氏”的拟音转写。

黄帝天鼋龟形

轩辕星图

神话是民族远古的梦和文化之根,在中国创世神话中,龟鳖是负天地的大神、治水英雄的助手。“女娲补天”中说道,女娲氏烧炼五种颜色的石头去弥补天地的空缺,砍断海里龟鳖的四只脚代替天柱,竖立在大地的四方,天空再也不会塌下来了。

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的“无足玉龟”,距今年—年左右,让人联想到女娲氏“断足”的“鳌”。玉龟腹甲与背甲之间夹着一块玉版,刻有八角星纹,学者认为可能就是上古的洛书,“天意将垂象,神龟出浮图”,玉版图形表现的有可能是远古的洛书和最早的八卦。

凌家滩村“无足玉龟”

“无足玉龟”内置玉版图

古人觉得龟身兼具天地和人之像,能见存亡明吉凶。王者政治清明、灵龟才出现,故有“王者不偏党、尊耆老则玄龟出”“王者德泽湛清,渔猎山川从时则出”的说法。

龟背的天然纹理蕴含着神秘的内容,传说伏羲在龟甲的裂纹中发现了八卦。殷周时,负责占卜的人叫“龟人”,龟甲用火灼裂变成的“龟象”推断行事吉凶。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中,玉龟都是占卜工具。

玉龟,红山文化,辽宁省博物馆藏

有的还把“龟象”及其吉凶内容,用刀刻下来传示后代,形成了我国最早的有形文字――刻在“龙骨”片(龟甲)上的文字即甲骨文。

龟甲上的占卜文字

《列仙传》称:“有巨灵之鼈,背负蓬莱之山而抃舞。”《史记封禅书》称“海中神山呈龟鱼之形”。海中神山被巨鳌所背负。李白《怀仙歌》曰:“巨鳌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

龟能顺着阴阳呼吸,把自己的光芒藏于深水之中,它跟龙一样,在黑暗之中忽而可见,忽而又不可见。明代杨慎《升庵集》中记载:“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bx),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唐、宋、元、明代,凡庙宇和帝王灵堂均雕塑石龟驮碑镇邪,以示吉祥。

赑屃

为了象征仙境,不少古城呈龟负仙岛造型,如苏州古城、成都古城、平遥城、甘肃永泰古城都称龟城。北京的城垣系构筑在一个巨大赑屃的背上,当时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赑屃,因此有赑屃驮着北京城之说,也象征着北京城亦为仙都。

苏州龟城图

成都龟城图

永泰龟城

清代学者俞正燮《癸已存稿》卷十二中说:“龟有三义,《自述》云:‘拜赐龟章行旧紫,养成鹤发扫余青’,龟,贵,一义也。《长饥》云:‘早年羞学仗下马,末跌幸似泥中龟’,龟,闲,一义也。《杂兴》云:‘鼻观后根俱得道,悠悠谁识老龟堂’,龟,寿,一义也。”

龟一度成为权力的标志。在汉代,皇帝授给诸侯、丞相、大将有龟形印钮(柄)的金印,汉后“龟钮”作为官印的代称,调动军队的兵符亦称“龟符”,并铸“龟鼎”为国家重器。

(东汉)广陵王玺龟钮金印,南京博物院藏

南京博物院藏品中有颗广陵王玺龟钮金印(东汉);旻宁(道光帝)受封和硕智亲王时,嘉庆帝赐予金印、金册,作为身份的认定。唐朝时,五品以上官员的佩带都以龟为饰。古代还曾以龟壳为货币,所以龟也是财富的象征。

(清)和硕智亲王金印,南京博物院藏

古人还以“龟”为名字,如唐代音乐家李龟年,诗圣杜甫曾写《江南逢李龟年》追忆他;除此之外还有与皮日休齐名的“甫里先生”陆龟蒙;陆游晚年的书斋名叫“龟堂”,此后由陆游的龟堂一名还依此衍生出“龟堂叟”、“龟堂老人”及“龟堂病叟”等别号。

《述异记》载:“龟一千年生毛,寿五千岁谓之神龟,寿一万年曰灵龟。”是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湖北武昌公园曾收藏一只来自神农架的黄板金龟,据专家测算年龄约岁。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龟常与鹤一起寓意“龟鹤齐龄”。

龟鹤齐龄,湖北武昌公园藏

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鼈称鳌。唐宋时期,宫殿台阶正中石板上雕有龙和鼈,凡是科举中考的状元要站在鳌头那里,称“独占鳌头”。

故宫龟

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传胪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立中陛石上,石正中镌刻有升龙及巨鳌,盖禁跸出入所由,即古所谓螭头矣。俗称所本,以此称独占鳖头。”因此,苏州园林中一些门楼上也都有独占鳌头雕塑或堆塑。

独占鳌头雕饰(苏州木渎严家花园)

独占鳌头堆塑(苏州东山春在楼)

虽然龟在元代后遭到亵渎,但中国园林中仍能见到“龟”影,有的以真龟形象出现,如台湾关渡宫的乌龟,石基上刻着“千岁而灵”。

千岁而灵(台湾关渡宫)

大量出现的则是“隐形龟”。园林窗棂上、花街铺地、墙上洞窗中是一种等边六角形的图案,神似“龟”,我们称之为“龟背纹”。

龟锦文花窗嵌万年青(苏州拙政园)

《庄子秋水》篇庄子在濮水钓鱼,将龟的曳尾于涂中象征自由自在的生命情韵,成为后世园林钓鱼台的深层意境和文化渊源。

龟背纹套龟背纹洞窗

颐和园为了符合“福禄寿”主题,将十七孔桥连着的湖中小岛也设计成龟状,十七孔桥就是龟颈,寓意长寿。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和龟岛

园林中的水形处理都注重求福祈吉的意境创造,如恭王府福池呈蝙蝠形,苏州鹤园水池呈鹤状,网师园的水池就为“龟”状。

网师园的龟形水池

“龟崇拜”也影响着日本及其园林造型。平安时代成书的日本造园专著《作庭记》明确要求掘池时“池应掘成龟或鹤状”。龟肩负着的神圣的社会性、长寿的生理属性及其曳尾于涂中的自在生命情韵,是人们挥之不去的龟崇拜原因。

原作者:曹林娣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