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华文化的源头,当然是无可争议的《易经》。而说起《易经》的来源,则要追溯到两幅由原始数字组成的图案,那就是河图和洛书。
正是由这两幅画,才逐渐衍生出了日后庞大的中华文明对终极规律的认知,从阴阳、八卦、天干地支、五行等基础理论,到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天文、时令、医学,社会学、占卜预测等实际应用,它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依然生机勃勃,依然让现代人为之惊叹。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聊聊河图和洛书。
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尚书》中,其次是在《易传》中,另外在诸子百家的众多著作中也都有记述。
《易.系辞上》有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关于河图和洛书的来历,有很多相关的传说,但传说终归是传说。
在易学领域,我向来的认知原则是:一,对于不能以确切史料佐证的,一概不去人云亦云,现在这个时代还老是以各种神话传说当证据,是极其幼稚的;二,如果没有史料,就以实际应用为准,它有用,就接受它的理论指导,反向论证。
如果既没有史料,又没有实际用处,那么再天花乱坠的东西,于我们都是浪费时间。
那么,河图和洛书到底有没有史料?
答案是,有。
年,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一位村民在给去世的母亲挖墓地的时候,在村子一处土岗上陆续挖出一批玉器和石器,自此这座多年前新石器晚期的重要遗址被发现。
年开始,考古队前后对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其中,考古专家发现了多件奇形怪状的玉器,比如编号为87m4的大墓中,就有一件玉龟,这件玉器完全模仿了龟的形体,由背甲、腹甲组成。
令人奇怪的是,这个龟的背甲与腹甲上均有钻孔,而且这些钻孔似乎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规律。
此外,在两块龟甲间,还夹着一块形状特别的长方形玉板,玉板的中心有八角星纹,向外有一大一小的同心圆,同心圆之间有八个玉龟形的图案,并以直线划分成八等分,分别指向东南西北以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八个方向。
考古人员经过一番研究,最终认定,这玉板上刻的图案,应该就是四象八卦最原始的版本,但让人疑惑的是,玉板的边缘同样也存在着密密麻麻的钻孔,其数量与分布,似乎也存在着某种规律,后来经过多方的对照,考古人员终于发现,这些钻孔,正是宋朝道士陈抟所记载的河图洛书。
另外,同样是在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形意墓中,也被发现了距今多年前,用贝壳绘制出的青龙、白虎等图像,完美的诠释了河图中的四象以及二十八宿。
这些确凿无疑的文物,证明河图洛书是事实存在的。那么,另外的问题是,河图洛书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它被称作易经文化的源头?
我们先来看看河图的结构,
河图之象
关于河图确切的说法,河图这个河并非指代的是固有认知中的黄河,而是古人观察日月星辰的天象,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的银河。
所谓的河出图,其本意也是古人从星河的运转中,观察出来的客观规律,从而绘制出来的象形图案,具体如下: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代表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两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代表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个黑点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这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形成的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
28星宿,是古人在靠近黄道面的一带仰望星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28个区域,因为它们环绕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息的场所,所以称作28星宿,又将这28个星宿按方位分为东南西北四宫,分别由四象统领。
河图的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依次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这也是风水的象形来源)。
河图之数
1,天地之数: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
其中1,3,5,7,9,为阳;2、4、6、8、10、为阴。
阳数相加一共是25,阴数相加一共是30,阴阳相加一共为55数。这也是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的缘由。
2,万物生存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
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
万物有生数,当生的时候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的时候方能成。所以,万物的生存都有内在对应的数。
3,五行之数:五行之数即五行的生数,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数。
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所以九为阳极之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所以六为阴之极数。
阴阳之数一共为15数,五行之数也是变化之数,所以体现在变化规律的洛书上,就是纵横都是15数。
4,大衍之数:天地之数55,减去小衍之数5,得大衍之数50。
其中,小衍为天地的体数,大衍为天地的用数。所谓“大衍之数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数预测的占筮方法,原理是以一为体,四十九为用。
5,天干交合之数:河图的数十,也是十天干的数。交合数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德。
这是万物生存之数。所以,甲己合为一、六共宗,乙庚合为二、七同道,丙辛合为三、八为朋,丁壬合为四、九为友,戊癸合为五、十同德。
十天干经过交合之后,化为天干交合的五行,将河图五行的来源,化为天干五行的应用。
6,六甲纳音之数:天地之数55,加上五行之数5,合化为60甲子,这也是五行纳音之数。
十天干之阴阳五行与万物相交,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各发出12种声音,无声无音不计,按河图北、东、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纳音。
河图之理
1,河图左旋之理:坐北朝南,左东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所以五行左旋相生。
现代科学也已证明,银河系等各星系的运转,如果俯视是右旋,仰视则是左旋。所以,古人才认为,顺天而行是左旋,逆天而行是右旋。
2,河图象形之理:河图本是星图,它的应用在地理,所以在天为象,在地成形。
在天为象,就是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则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
天之象为风为气,地之形为龙为水,所以为风水。
3,河图五行之理:河图定五行先天之位,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间土。五行左旋而生,中土自旋。
所以,河图五行相生,就是万物相生的道理。土为德为中,这也是为什么有五行运动的先天有好生之德的说法。
4,河图阴阳之理: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这是内外阴阳之理;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这是阴阳水火既济之理。
五行中各有阴阳相交,生生不息,是阴阳互根同源之理。中土为静,外四象为动,是阴阳动静之理。
若将河图方形化为圆形,木火为阳,金水为阴,阴土阳土各为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此时水为太阴,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就是太极四象。
5,河图先天之理:什么叫先天?人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天的从属,受制于天,这时人就是天的一部分,无所谓人的独立性,这时候的天就是先天。
人能识别天的规律,能利用规律行事,这时就有了各种先天之外的变化,所以为后天。
先天之理,五行万物相生相制,以生发为主;后天之理,五行万物相克相制,以灭亡为主。
洛书
关于河图基本的知识点了解后,我们再来看洛书。
这是洛书的数字结构:
洛书的考证,最为合理的一种,是古人观测天象,认为北极星(太乙)一直处在北方,可以作为中心,成定位的标准。
洛书的九宫,是古人根据北斗斗柄所指,从天体中找了九个方位上最亮的星为标志,以便于配合斗柄,从而辨别方向和定位。
九星的方位及数目,就是洛书的方位和数目。
古人认为,体为北极,用在北斗,以斗为帝车,言北斗为北极帝星所乘之车,因北斗绕北极而旋转,就是北极帝星乘车临御八方之象,若根据斗柄旋指的八宫方位,便能推知四时八节的气象变化,也就是‘九’代表了不同的时序。
洛书的九宫数,以1、3、7、9为奇数,也称之为阳数;2、4、6、8为偶数,也称之为阴数。
其中,阳数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气;阴数为辅,位居四角,代表地气;5居中,属土气,为五行生数之祖,位居中宫,寄旺四方(所谓寄旺,达不到旺的程度,最多达到旺的边缘,因为土气兼容并蓄,气不纯,所以不会形成王霸级别的旺盛。因此,木旺在春天,火旺在夏天,金旺在秋天,水旺在冬天,而土则是寄旺在四季)。
由以上种种,我们可以得出洛书的三个特性:
1,洛书九宫,是古人观测太一之车的天象,即北斗斗柄从中央临御四正四角,而形成的;
2,洛书的九宫,与八卦,及阴阳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可以说洛书的九宫演绎,包含了八卦和阴阳变化的运行规律;
3,洛书的九宫,从‘太一游宫(星象运转的变化规律)’,归纳出了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的主干,四时,即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八个节气,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一直到秦汉年间完善至二十四节气。)
以上就是河图和洛书的来源和结构,那么,河图与洛书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古人通过观察和总结,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
什么意思呢?就是河图是宇宙(星象)的布局,是根本的,是静态的,;洛书是宇宙(星象)的运动过程,是变化的,是动态的。
相对于无边无际的宇宙来说,河图对应的区域是有限的大;相对于包括人,乃至单颗星球来说,河图对应的区域则是无限的大。
河图的星象区域中,典型的变化运动区域,就是洛书指代的星象区域,它相对于无限大来说是有限的大,相对于无限的小来说又是无限的大,它在相对完整的结构内,完美演绎了宇宙运行的规律。
因此,河图为体,主静,洛书主变,为用。
这个理论在我看来是站得住脚的,而从实际应用来说,它也是行得通的(尽管衍生出的理论体系中,很多原理用现代科学还不能完全解释,但我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它必将被证明确实是宇宙的规律。)
我还看过一个很好的通俗的解释,关于河图,就好比是一部机器的结构分布图,而关于洛书,则好比是这部机器运转的使用说明书。
用这样的关系比喻河图洛书,我以为或许不是很准确,但很恰当,也更容易理解。
总之,河图和洛书,是易经文化的源头,而其中更多的奥秘,还有待我们不断的挖掘发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