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s://m.39.net/pf/a_5327542.html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说过很多名言,其中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非常著名,广为流传,但现在看来,曹操说的未必正确,而且他的本意或许也被误解。倒不是《三国演义》作为演义故事,曲解了历史,正史中对曹操的这句话也有相应的记载,见于裴松之注引《吴历》:《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历》: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从字面意思来看,曹操是在赞扬作为年轻敌手的孙权,展现了不吝夸赞敌人的气概,尽显英雄本色。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对此评论,曹丕会非常不满。假如他被现代青年的灵魂附身,会发出咆哮:群子争嫡有木有改朝换代有木有建安风骨有木有开拓西域有木有要判断曹操一时兴起之言是否正确,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曹操当时说这番话,是处于什么背景之下,他的真实想法是什么?第二,孙权和曹丕两人对比,谁更胜一筹?曹操说这些话是在濡须之战期间,濡须之战也叫濡须口之战,是东汉建安十八年(年)在濡须口(今安徽巢县西巢湖)的一场战役,由曹操主动进击,孙权领兵成功抵御,迫使曹操退兵。濡须,在安徽含山县西南六十里,濡须山与无为县西北五十里七宝山之间,两山夹峙,濡须水从中流过,古时称作濡须水口,是古濡须水入长江之口。如今叫做运漕河,源出安徽省巢湖,东流至芜湖市裕溪口入长江。古代是江淮间的交通要道,在魏晋南北朝时,这里是兵争要地。《水经·沔水注》:“江水自濡须口又东,左会栅口,水导巢湖。”关于濡须之战,《三国志》用春秋笔法非常简单的一带而过,在裴松之注引的《吴历》里才详细的补充了细节,包括曹操和孙权两个豪杰之间的对话。卷四十七: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实际上,濡须之战的前因后果远非这么简单几句话就能概括。濡须之战发生的时间,在建安十八年(年),距离三国经典战役赤壁之战已经过去了五年,这是曹操发起的又一次统一全国的战役,赤壁之战的失利,推迟了曹操的战略和部署,五年之后,曹操已经失去一战而定天下的机会,曹操只能徐图缓进,先对付东吴,也就是南征,濡须流域是重要的主攻方向,魏军共对濡须、东关一线前后发动了四次大规模进攻战役。至于为何要进攻濡须,是由于它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地形条件,对交通方面有重要影响,和当时的全国形势也有很大关系。在三国鼎立事情,曹魏已经统一了北方,占据中原,三分天下,实际上已占据了二分之一,在国力、人口、兵员等方面占有优势,曹操更有能力也更希望统一全国,因此往往主动进攻,先选择攻打吴国。由于吴国处于江淮,多水乡泽国,河道纵横,利用船只输运军队和粮草,效率比陆运高很多,现在的运输情况也是如此。此外,吴国擅长水战,而且利用长江天险防守,曹魏如果没有水军,无法交战,所以对吴作战时,曹魏通常水陆并进。建安十三年(年)曹操南征荆襄前,“作玄武池以肄舟师。”8次年兵进扬州,“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黄初五年()、六年(25)魏文帝两次伐吴,亦出动战船数千艘,兵众十余万。曹魏后期与吴国的大规模用兵,也是以水路运输为主曹魏军队南下对吴作战,要途经三条南北流向的河道进入长江:1.东路:中渎水,即古邗沟,自淮阴至广陵。2.西路汉水:自襄樊至沔口3.中路:肥水-施水-巢湖-濡须水,自寿春、芍陂过合肥入巢湖,经居巢、东兴(关)至濡须口。中路最受重视,原因在于:肥水-施水-巢湖-濡须水道是当时南北交通干线的重要航段。由于汉水和中渎水在当时沟通江南(三吴地区)与中原联络方面的种种不利因素,肥水-濡须水一线便成为当时南北交通最为重要的干道。这条路线水陆兼行自华北大平原南下,可以通过黄河以南的泗、涡、颍、汝等诸条水道入淮,至寿眷后沿肥水而行,至将军岭经巢肥运河过合肥,经施水进巢湖再沿濡须水入江,顺流直下,即可到达建业、京口及太湖流域了。此路比汉水一途距离缩短了许多,又没有中渎水航道的各种自然障碍,故汉末三国时北方人士南游,常走这条路线。曹操深知巩固江淮地区这条战略防线的重要性,如果合肥、庐江、巢湖一线失守,那么曹魏势力就要退到淮河以北,会严重影响统一大业,因此对于濡须之战曹操非常重视,第一次出征,亲自领兵出战。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濡须之战并不是一时冲动的轻率之举,而是曹魏慎之又慎的军事战略,在规划时会慎重对待,在心理上也抱有很高的期望,既希望一扫前耻,又冀望着雄图霸业。濡须之战时,曹操已经58岁,距离他逝世还有七年的时间。早在建安十二年(年),曹操五十三岁时,他创作了《龟虽寿》,此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感到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然曹操在精神状态上不服老,但他也清醒地看到自己已经到了暮年。正因为想着要在有生之年完成江山一统的大业,一年之后,曹操便急切的发动了赤壁之战,虽然挟胜利之威,但仍然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被吴蜀联军打得大败。要知道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眼里只有刘备。青梅煮酒未必是真,但英雄评论属实。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此时孙权年少,还未出名,曹操不了解,也说得过去。在赤壁之战未开始时,曹操非常轻视孙权,他希望浩大的阵势就可以吓住孙权,可以不战而降,轻松取得江东之地。江表传载曹公与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向震失色。赤壁失败三年后,建安十六年(年),当时周瑜已去世,曹操命“建安七子”中的阮瑀撰写《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想劝孙权背弃刘备而与曹操表里联合,其中写道:“若能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用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观。”提出恢复良好关系的条件是内除张昭,外与刘备断交。文中提及赤壁之战,饰言败北为“自还”,更以婉含威胁的语气提醒孙权“若恃水战,临江塞要,欲令王师终不得渡,亦未必也。……江河之广,其长难卫也。”虽然才遭遇了大败,曹操仍然没有把孙权看作需要引起重视的对手。濡须之战,曹操卷土重来,为统一天下的目标做最后的尝试,他意识到这是自己为数不多的剩余机会,但当他看到孙权的部队舟船有序、武器精良、军容严整,独自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孙权仍然泰然自若、指挥从容,知兵的曹操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不由心生感慨。从青梅煮酒、赤壁之战到濡须之战曹操对孙权重视程度的变化中,不难看出曹操对孙权的看法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从无视漠视,然后是轻视,再到无比重视。可以猜测得出曹操的心态转变:赤壁之战时,他心想老子英雄盖世,威镇寰宇,天下莫不望风而靡,没有谁敢与自己比肩。黄毛小儿,竟有胆量敌对,勇气可嘉。不是曹操认识到孙权有多么厉害,而是看他没有望风投降,敢于和几十万大军对抗,有些胆色,就像是说:你最大的优点,就是有我这样的朋友。曾经的小儿辈,默默无名,在赤壁之战时让曹操眼前一亮,还未觉得有多惊艳,但在他更加重视、周密筹划的濡须之战中,曹操不得不正视孙权,重新打量这个对手。曹操原本眼中没有其他人物,孙权的出现,让他无比重视,同时又联想起对继承人的担忧,有感而发。老对手孙坚的儿子已经成了气候,可自家的儿子呢?霸业一再受挫,年岁不饶人,后继乏人。曹操产生了挫折感,没有必胜的把握;无力感,没有更多时间战胜新对手;失落感,年轻一辈已成长起来,自己已年老;担忧感,对手如此优秀,后辈会如何?诸多的情绪涌上心头,曹操不由脱口而出:“多么希望我的儿子就像孙仲谋啊!”事实真的如此吗?历史是否证明了曹操的说法?〈参考〉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完〉—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53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