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是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望天门山》,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描绘的淋漓尽致。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位诗人,他用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以家乡的景物为讴歌对象,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现代诗。
马云是和县西梁山的一位语文老师,也是一位诗歌创作者,诗歌是他生活中的一种兴趣爱好,也是他自己与世界相处的一种方式,感谢诗歌,在熟悉的地方也能让他看见美丽的风景。
《林中有只鸟在叫》
林中有只鸟在叫
你说——
那是在叫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他说——
这是在叫
行不得也哥哥
我说——
它叫的是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林中有只鸟在叫
诗朗诵马云:当时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与我的母亲有关,就是我母亲讲的那个故事,一个女子嫁到婆家被虐待致死,她心有不甘呢,就变成了这个鸟,她就叫,我苦我苦,我苦我苦。后来我读书以后知道这个鸟叫布谷鸟,也叫秭归鸟,又叫杜鹃鸟,有着不同的典故,我觉得这个鸟名的解释正好契合了我们人来到人世间,对大自然对人世的横看侧岭侧成峰,就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林中有只鸟在叫》
是马老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简洁的文字
从细微处入手,小中见大,发人深思
《萤火虫》就是诗集中
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咏物诗
马云:是有一年的秋天,晚上散步的时候,看到黑暗中的萤火虫,不是一群,是一对一两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萤火虫很小,但是后面却有一盏灯,对我有影响有触动,脑袋中立即闪现一个句子,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自己。
从生活和自然中捕捉创作灵感
这是马云从小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的结果
而要说起马云的诗歌情缘
则要追溯到他的孩提时代
马云:在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当时和县教委,当时叫文教局吧,编了一本叫《诗海拾贝》,在诗歌的海岸边拾贝壳,大概是五十首,并不厚,薄薄的一本,我看了以后就比较喜欢,就背了,背了就有感觉了,最初对诗的那种启蒙就有了。
一本薄薄的诗集
让马云从中感受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并进而喜欢上了诗歌
而童年时母亲对自己潜移默化的教育
也开启了马云诗意般的性情
唤醒了他最初的诗歌情怀
马云:就是我的母亲,小时候就讲那些花啊草啊虫啊,当作人样来讲,她看到小猫的时候,都要跟它对话,看到蝴蝶的时候,她讲蝴蝶长的好漂亮,那蜻蜓一个飞好孤单,让我跟自然之间总是一种心灵的呼应。他给我的启蒙就是我看到一幅画啊,树啊,蝴蝶蜻蜓啊,甚至夏天听到那个青蛙叫啊,秋天看到那个萤火虫啊,都觉得他们是有心灵的、是有灵魂的、是有思想和情感的。
有了这些情感的积淀之后
马云开始尝试学着写诗
当第一首诗作完成之后
他便急切而忐忑地把诗稿寄给了杂志社
马云:初三的时候,受到香港一首歌的启发,名字记不清了,好像写的是晚风,我也写了一首,投到辽宁去了,结果后来给退稿了,虽然退稿了,退稿也是很兴奋的,说明人家收到我这封信了。
都说万事开头难,马云也不例外
尽管第一次写诗遭遇了退稿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马云对诗歌的热爱
自此以后
马云总会在闲暇之余写上几首小诗
然而写诗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马云:比如看到一些对象,山水河或者一棵树,想去写的时候,有一种冲动但是却不知道从哪里下笔,而且这样的现象出现了不止一次,后来我找到一个方法是当你不知道从哪里写的时候,我就去读!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不停的阅读,使得马云找到了诗歌写作的突破口,也让他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如饥似渴、不能自拔,由于爱诗,他阅读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现代诗。年,马云随县作协会员一行到石杨镇采风,在这次短暂行程中,一棵神奇的古树意外的给马云带来了丰沛的创作灵感。
马云:回来以后大概是过来两三天,夜里面一两点,突然睡不着了,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呢?就突然拿起手机,就写气象树,但是就写了三首,写完啦,就感觉如释重负,手机一放,倒头就睡,一觉到天亮。之后每天大概写三四首,四十天,有时候不止三四首,课间的时候,晚上的时候,写到十首,我有一个统计,四十天我写了首。
这些诗篇最终汇成了
马云的第二本诗集《气象树》的出版
诗集以树言情、明志、悟禅
看似普通的一棵树
就让马老师创作出如此多的诗作
这其实也是马云长期笔耕不辍的结果
马云:我曾经写过一个这样是练笔的、培养自己发散思维的那个诗,叫《林中》,写了首。这个练笔对写气象树有影响。就是一个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写,有没有下一首,有没有更好的,就老是不放弃,才写出这么多来。
不仅仅是寄情抒怀于气象树
马云还以家乡陈桥洲为创作主体
陆续写下了三百多首诗作
惊人的创作数量背后
无一不凝聚着马云对故乡深深的热爱和眷念
马云:你生在那里长在那里,你能进能出,从感受来说,从表达来说,都好驾驭。比如第一首吧:不系缆不赶潮,江北不靠,江南不停,一头枕平满江的波涛,落花流水,欧鹭翩跹。这首我就比较喜欢!这写的是陈桥州的地理位置,其实也表达是一种人格的追求。人生的坚持,生命的理想。短暂的人生,应该怎么存在才比较有价值。就像陈桥州一样有岸不靠,有流水不随波逐流。
人生怎么存在才更有价值
一直是马云思索的重要问题
诗歌对于马云来说,是一位无声的朋友
更是他心灵得到慰藉和安放的所在
马云:当我生活中遇到一些坎坷的时候,或者被误解,甚至可以说一些磨难的时候,诗歌是我最好的安慰,诗歌是我心灵安放的一个美好的地方。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西梁山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
马云将他的这一爱好
有机的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以期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马云:诗词的教学如果到位了,对点燃学生的心灵,滋润他们的灵魂,让生命精彩更有价值。
20多年来,在马老师的熏陶启发之下,其学生的诗歌散文等作品常见诸于《中学生读写》、《初中生必读》、《语文报》等刊物,所在班级多次被评为县、市“先进班集体”,他本人也被评为和县首届“教坛新星”、县骨干教师,并先后成为省作家协会、省诗歌学会、省散文家协会会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
马云在年春成立了
西梁山中学八(1)班“江花”文学社
首届社员23人
“江花”文学社的社旗
“江花”文学社的社徽
“江花”文学社的采风、采访帽
“江花少年”亦奇志——不爱红装爱“文装”
“你是一朵江花,我是一朵江花
奔跑奔跑,拥抱拥抱。”
这首《江花》是同学们唱给自己
唱给世界,唱给未来的歌
此为《江花》班刊目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虽然“江花”文化社的文学羽毛尚未丰满
但“江花”知道:文学的骨胳是缺一不可的
“江花”小编辑们正在电脑上审稿,相信敬业的他们也会越来越精业的。想一想,十年后,他俩会在哪里?他会在做什么?和老师同名同姓的阿里巴巴的CEO说得好“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梅花树下
梅花吟:“江花”的诗词小会
枝头春梅朵朵,树下春潮起伏
“渺小的身影,金色的笑脸。”“脚下有土地,走到哪里也不是流浪。”“撑开梦的伞,和风一起去流浪。”芳草地上的“围蒲(蒲公英)”诗话金句叠出,看来——走出课堂,通透阳光、连接地气,还真能灵光频现,才思泉涌呀!
苔!苔!苔!三位女生连声惊呼。“苔花如米小”是真的,“也学牡丹开”也是真的!
干什么呢!是在听“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吗?是在说梧桐树的干和枝没有白杨树的笔直吗?
先贤有诗云: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嘤其鸣也,求其友声。”
“江花”还未绽放
就受到了各界师长的眷顾
这是大家起跑线上最温暖的际遇
也一定会成为同学们记忆之河的珍宝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马云,这位扎根乡土的草根诗人,用数十年的坚持和不懈,书写出了一方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在这里,我们祝愿马老师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培养出更多人才,让他们在诗歌之路上越走越远!
(“幸福和县”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