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今年以来,含山县以“提升全域环境、聚力生态赋能”为主题、大力实施“百村示范、全域整治”环境提升工程,将百村整治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全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环境。近日,该县荣获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系全市唯一。
突出品质提升,绘就城乡环境“治理图”
结合国家园林县城、省文明城市创建,修补升级市政设施,开展居民小区杂物、小广告专项清理和城区主次干道僵尸车集中清理。新建7个临时停车场,施划停车位个,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坚持“对症下药”,持续开展机动车、农用车、三轮车联合整治。
科学制定“一村一案”,对全县自然村按照精品版、升级版和标准版进行分类整治。目前,全县已整治标准版村庄个,升级版村庄个,精品版村庄67个,占村庄总数97%。
该县研究制定《含山县全域环境整治巩固提升长效管理办法》,分层分类落实不同整治单位的长效管护责任。建立“政府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经费保障机制,健全“月度考评、互查互评、明察暗访、年终总评”考评机制,加大常态化督导力度,对年终考评排名靠前和滞后的单位,严格兑现奖惩。
突出基因传承,绘就含山地域“文化图”
注重深挖长江文化,打好县域文化“三张牌”,促进整治成果提质增效。特色文化方面,以“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为目标,推动全域环境整治与当地特色相融合,提升村庄文化内涵,激发内在活力。红色文化方面,充分挖掘“张什一党支部”“新四军含和独立团旧址”“黄山游击队旧址”等红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资源独特、可观性强的“党史课堂”。美德文化方面,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四会”章程,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村民的内在自觉要求。
突出全域旅游创建,绘就乡村振兴“发展图”
规划各镇沿线道路布点,改善沿途景观风貌,打造一批以玉鹰大道、茅林路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风景道。大力实施“”旅游道路提升工程实施,完成S、G、G等国省道干线景观提升的规划设计。完成建设全县70个省、市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5个污水处理设施,受益村庄30个,受益人数达人。
以项目为抓手,聚焦褒禅山、凌家滩两大核心资源,串联整合华阳洞、伍子胥古道、古昭关、昭关温泉,推进褒禅山5A级景区创建提升,加快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和运漕艺术创意小镇建设。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建成青舍度假民宿和大渔滩偶渔民宿,引进格林豪泰等5家品牌连锁酒店。发展城市旅游业态,玉龙湖城市广场、玉龙公园获评市级十佳夜游街区。
大力推广“劳务+”“产业+”“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农业、文化、体育、康养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形成“环境改善-农民增收-环境持续改善”良性循环。
突出提标升级,绘就文明实践“新风图”
有机结合“百村示范、全域整治”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百姓的文明实践活动。在县、镇、村(社区)分别建成中心、所、站三级阵地,每级阵地设置若干实践点。县级建立7大服务平台、4个文明实践基地、15个实践点;镇级设立8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县级组建1支志愿服务总队和7支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分队,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建12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各镇、村(社区)共组建支各类志愿服务队,志愿内容涉及文化旅游服务、助学支教、卫生健康、科学普及、法律服务、体育健身等多方面。截至目前,全县在志愿服务网登记注册的志愿者有人,占全县总人口12.74%。
坚持“小而精、精而特”,自主创新“红色小板凳(理论+文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以“文化轻骑兵”的形式,将爱国主义主题文艺、含弓戏等精彩演出送到群众身边,讲好讲活红色故事、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理论。“红色小板凳”自创建以来,累计开展活动近千场次,服务群众近10万人次。(唐剑飞)
作者/来源:金台资讯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