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全面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扶优扶强活存量、招大引强上增量、联大融强增总量
■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快建设“生态福地、智造名城”。
5目标任务
在产业规模集聚上实现“量”的突破
■年,钢铁产业产值超亿元;智能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三个省级以上战新基地总产值超亿元;绿色食品、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汽车、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均超亿元。
■经过3—5年培育,“绿色?智能”铸造、智能家电、软件和互联网、生物医药、关键电子材料、通信通讯、半导体封装测试等产业集群产值超亿元。
在产业结构优化上实现“质”的突破
■年,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0%;物流业营业收入力争达50亿元,规模以上软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亿元,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在产业项目落地上实现“新”的突破
■年引进投资超20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实施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亿元,新开工项目个,竣工项目个;推动个市级重点调度项目按计划节点推进。
在产业主体培育上实现“面”的突破
■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以上,力争户,净增不少于70户;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0户;新增上市挂牌企业8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新认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以上;推动60户以上低效企业退出,完成低效用地退出亩,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0亩。
在产业开放协同上实现“融”的突破
■年签约引进来自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数占签约项目总数55%以上;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中,来自长三角区域资金占比达到60%;所有县区、开发园区实现与长三角重点园区结对共建;博望—江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至少引进一个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和县、慈湖高新区的合作园区至少引进一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
18政策举措
01
加速创新主体培育
■对纳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并在次年完成申报的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新认定和通过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达到30%以上的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新认定的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给予万元奖励。在国家、省级绩效评价中获优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分别给予万元、50万元奖励。
■组建院士工作站2家。对新获省备案的院士工作站给予50万元奖励。
■征集凝练科技项目50项以上,组织推荐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项以上。建立市级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02
加大成果转化力度
■支持长三角高校院所在我市设立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分支机构,鼓励我市企业在长三角设立研发机构。协同建设长三角科技文献、大型仪器等创新资源共享共用平台。支持安徽工业大学依托自身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对高校院所实施转移转化、产业化的科技成果,按其技术合同成交并实际到账额的10%给予奖励,单项成果最高可达万元。
■全年企业交易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0亿元。对购买先进技术成果并实施转化、产业化的企业,按其技术合同成交并实际支付额的10%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最高可达万元。
■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和绩效评价。对省级、市级绩效评价获优的新型研发机构分别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奖励。
■新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以上。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升级行动,实现全市域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全覆盖。鼓励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入孵企业给予房租等费用减免。
■对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除享受国家、省补助资金外,再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
03
扶持小微企业上规模
■在亩均效益评价结果为A类、B类的规模以下企业中摸排有机会上规模的潜力企业。对年应税收入超过1万元的规下工业企业,重点培育。
■健全支持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机制。
■对首次新增为规模以上企业且连续两年均为规上的,分年度给予企业经营管理团队总额10万元奖励,连续两年按企业占地面积给予2元/平方米的奖励,单个企业奖励资金最高不超过万元。
04
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
■创建1个省级智能工厂,对认定为省级智能工厂的企业落实省级政策奖补万元;创建25个市级及以上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制定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生产线认定办法,按照智能装备购置额的一定比例给予企业奖补。
■依托安徽工业大学搭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编制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库。在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库中遴选一批基础较好、进展较快、示范效应突出的项目,给予智能化生产诊断服务补助10万元。
■培育本土和引进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建立智能制造智库。依托中国赛宝实验室成立马鞍山智能制造研究院。
■实施机器换人“十百千”工程,选择50家以上企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落实省级机器人产业发展奖补政策,按照不同类型给予奖补。
05
倒逼低效企业退出
■对全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现全覆盖,兼顾马鞍山综保区内企业免税等特定情况,修订完善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办法。
■对亩均效益评价中被评为D类的企业,实施用电、用水、用气、污水排放四类加价政策。对企业亩均效益评价中被评为C类、D类企业不再新增供地。
■对现有企业新上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万元的产业转型项目或技改项目,可比照招商引资政策给予奖励。对低效企业主动退出的,设备和土地回购价格由县区、开发园区与企业协商;对企业主动搬迁入园发展的,搬迁的物流运输等费用给予补贴。
06
倒逼低效用地退出
■在符合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利用工业和仓储用房兴办服务业和文化产业,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应。
■鼓励企业利用低效建设用地自建标准化厂房,通过建标准化厂房或实施厂房改造加层增资扩产而提高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利用现有工业用地,兴办先进制造业、生产性及高科技服务业、创业创新平台等,经批准可继续按原用途使用,过渡期为5年,期满后依法按新用途办理用地手续。
■对需要异地搬迁的工业项目,经批准,依法收回原国有土地使用权并给予补偿,可以协议方式为原土地使用权人重新安排用地。
07
重点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研究制定推进全市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
■加快智能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三个省级以上集群(基地)建设。推进冶金行业污染防控与资源综合利用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石墨烯基复合电极负极和生物医药、电子关键材料3个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的建设。
■加快推进钢铁、轨道交通、金属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冶金装备制造、设备远程运维、特种冶金材料、装配式建筑等7个产业基地建设。
■打造一批市级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重点培育含山县“绿色?智能”铸造产业集群,和县新材料产业集群,当涂县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花山区软件互联网产业集群,雨山区关键电子材料产业集群,市经开区节能环保、绿色食品和新能源及汽车产业集群,慈湖高新区通信通讯和新材料产业集群,郑蒲港新区半导体封装测试产业集群。对考核评估优秀的市级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优先申报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比照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给予相应奖励。
08
聚焦产业链补强延伸
■持续开展产业链龙头招商和引进质量高、成长性好的“小而优”补链项目。围绕通信通讯、半导体、新能源及汽车、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引进关联性强、配套紧密的企业。同步推进磁性材料产业、区块链产业、现代服务产业、现代农业产业招商。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综合试点。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的,设备总投入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设备购置金额的8%给予不超过万元的补助。
■每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签约或新开工10个重点补链强链项目,争取成功申报1—2个省第五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专项。对获得省级以上资金支持的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市级按照不低于1:1比例配套给予资金支持。
■孵化不少于10家区块链、大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科技型企业。招引培育不少于10家区块链、大健康、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企业。
■合作共建1—2家区块链、大健康、前沿新材料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参照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给予政策资金支持。
■花山互联网小镇招引培育区块链产业;当涂县、慈湖高新区、市经开区招引培育大健康产业。
■支持中钢矿院、中钢天源、中冶华天、安徽工业大学等开发新型铁基新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等前沿新材料。
09
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
■全市首版次软件产品达3个以上。对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省级软件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和5万元。
■对被新认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园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分别给予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补。
■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对制造业企业分离后新设立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年营业收入首次达到万元以上且服务5家以上制造业企业的,给予原制造业企业2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推进慈湖物流、郑蒲港临港物流、钢晨物流等3个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创新公共物流配送模式。新晋升为国家3A、4A、5A级物流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50万元、万元。
■积极参与安徽自贸区创建,推动郑蒲港江海联运枢纽工程和铁路专用线加快建设。
■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以上。推进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市软件园和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建设。开展农村电商示范镇、示范村创建。对年线上营销推广费用超过万元的企业,给予10%不超过60万元的补助。对年网络销售额首次突破0万元、1亿元、2亿元的电子商务企业,且增幅达到20%以上的,分别给予企业20万元、40万元、60万元奖励。
10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培育10个市级农业产业特色镇,争创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特色镇奖补50万元,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奖补万元。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培育3家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创1个全省农产品加工强县。创建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奖补30万元、10万元。
■重点培育含山大米、和县辣椒、姑溪河大闸蟹等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培育4个农业企业品牌、10个农产品品牌。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安徽名牌”的农业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10万元。
■搭建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对获得国家级、省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授牌的,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农交会(展销会)金奖的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
11
招引大项目落地
■招商企业转化为规上企业数不少于35个。
■健全市领导领衔推进重大项目机制。把载体主要负责人外出招商的业绩纳入招商考核,增加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考核权重。
■开展“百名客商看马鞍山”“走访服务招商引资百企”活动。搭建“智慧招商管理平台”,建立全市驻外招商机构联动共享机制。
■推进落实产业招商项目市内异地流转利益共享机制。
12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完善全市重大项目综合调度机制,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对重点项目建设年度考评前5位的载体单位由市委、市政府进行表彰。
■制定市级重点调度项目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按月组织集中开工一批市级重大项目,每月通报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谋划一批新的重大项目,遴选50个重大储备项目。
■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
13
推动产业协同联大融强
■加快推进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引进一批合作项目。
■推动浦口—和县产业合作“伙伴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
■推动慈湖高新区—江宁滨江开发区开展实质性产业合作。
■支持花山区与江宁区开展文旅产业合作。推动花山互联网小镇与上海长宁区临空经济园合作共建。
■加快巢含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推动园区协同发展。
■加快马鞍山青浦工业园建设,引进合作项目。
■支持当涂经开区与上海临港集团漕河泾开发区南桥科技城合作共建生命健康产业园。
■加强马鞍山综保区与苏州工业园综保区合作。
■支持宿马现代产业园加快发展
14
实现营商环境更大优化
■制定我市“2.0版本”优化营商环境“新条”。
■落实“企业家接待日”和“企业秘书”制度。建立企业家“满意度”评价体系。
■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评价反馈处理机制。建设市政务服务中心小时自助服务区,推进县区试点。推行政务服务集中办、基层办、就近办、无差别办。
■开展项目区域评估“标准地”试点。
■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
■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15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制定我市进一步支持皖籍人才回马创新创业的具体操作办法。
■开展人才政策上门宣传,每季度组织开展人才引进重点工程奖补资金申报认定。落实“诗城英才计划”的奖补政策,对引进“龙马”工程人才的用人单位、人才(团队)分别给予相应综合补贴和安家补贴;对引进“骏马”工程人才最高不超过18万元安家补贴;对引进“驿马”工程人才的用人单位给予最高20万元补助。
■继续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家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让更多企业家参政议政。组织开展“突出贡献人才”及各类人才专项评选。对入选本土人才培养“”工程人才或团队给予相应资助或奖励。
■扩大“马鞍山优才卡”覆盖范围。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注重以薪酬待遇作为人才市场化评价的重要依据。
16
强化金融服务支持
■支持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单户授信金额不高于0万元的民营企业贷款。落实再贴现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民营、小微企业和绿色环保领域票据融资。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与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462.html